少子化衝擊 大學各顯神通
私立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表示,AI發展趨勢不可擋,未來會AI的人將取代不會AI的人,會AI的醫生亦會取代不會的,因此所有學系都導入AI課程,目前方針在加強跨領域與即戰力人才的培育。
坐擁醫、工、管理等多元學院,長庚大學培養跨界人才、進行產學合作一大優勢。例如熱點產業生技,長庚醫學院近年就積極與美時化學制藥、臺塑生醫、匯德生技、羅氏大藥廠、默沙東、聯亞生技等超30家生技醫藥公司合作,提供龐大實習機會縮短產學差距;另一熱點半導體,長庚工學院去年也與IC設計軟體大廠新思科技和SiCADA合作成立教育中心,以培養高階IC設計人才。
隨着文化產業逐漸茁壯,藝術大學也加強相關產業合作。臺灣藝術大學表示,流行音樂在全球競爭力與影響力大增,也成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產業,因此今年3月正式將音樂學系進修學士班跨域轉型爲「流行音樂進修學士班」,以流行音樂爲課程主軸,爲課程注入新活力,期盼學子後續創造屬於臺灣流行音樂的「T-pop」時代,壯大臺灣文化產業。
同時,臺藝大加強AI、科技與藝術結合,近年開設跨域科技創新實驗課程、強化實務方面應用,如AR、VR技術與藝術創作展演結合,或是產官學合作開發科技藝術互動App。更有師生將布袋戲結合人機技術,打造身體操偶的人機共演表演。
科技大學過往與業界合作緊密,當前亦持續尋找更有前景的產學合作或商業模式進行突破。臺灣科技大學表示,研發創新、專利技轉是學校優勢,去年就創造四件千萬元級別的智財收益,並持續推動專利技術商業化,有加速學術研究應用、強化產業合作的利益。
爲加強專利技術推廣,臺科大建制專利管理推廣系統「專利商品網」,可供企業更方便獲取到臺科大專利與優秀研發人才,透過網站便捷的一站式授權服務,也加強企業合作意願,例如營建工程系有相關專利就因此累計高達36次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