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絲路|新華走筆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11月29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爲《舌尖上的新絲路|新華走筆》的報道。

搭乘中歐班列,天山腳下的新疆番茄醬,跨越山海遠銷歐洲;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小麥粉做成肉夾饃,端上陝西人的餐桌……

記者不久前跟隨中歐班列採訪調研時,注意到了這有趣的一幕。

自絲綢之路伊始,美食就是文明融合的重要見證。昔日的葡萄、菠蘿、胡椒等異域食材,跨越山河,藉由古老的絲綢之路與東方食客相遇,而中國也向世界傳遞出悠悠茶香。

從駝鈴相聞到班列飛馳,新時代的“鋼鐵駝隊”晝夜馳騁,汽笛聲不斷迴響,這條味蕾編織的新絲路上,也在煥發着新脈動。

鮮香的番茄肉醬意麪、酥脆的炸魚薯條、濃郁的意式披薩,這些西方美食都少不了“靈魂”調味料番茄醬的加持。

新疆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種植出的番茄品質極佳,其產量和出口量均在世界範圍內佔據重要分量。

今年4月,從新疆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開往意大利的跨裡海、黑海南通道中歐班列新線路首次開行,運輸番茄醬等農副產品,時間相比海運節省一半以上。

一段時間以來,紅海危機等導致的航運堵塞、運費上漲,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壓力。中歐班列的穩定開行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一直從事農副產品運輸的供應鏈公司老闆終於舒了口氣。

他還給記者算了筆賬:如果全程走海路,從天津港出發,繞過好望角前往意大利,一個集裝箱的運費將近5000美元,而通過中歐班列鐵海聯運能便宜不少。

美味不止運出去,萬里馳騁的新絲路更是一場舌尖上的“雙向奔赴”。

在西安,坐着中歐班列回來的各樣美食讓人們盡享口福:進口超市的貨架上,來自德國的啤酒和中亞國家的蜂蜜、餅乾、冰淇淋等商品琳琅滿目;健康生活體驗館裡,用哈薩克斯坦小麥粉製成的肉夾饃、臊子面等美食廣受歡迎……

記者瞭解到,多年來,一家西安企業深耕“走出去”,在哈薩克斯坦北哈州建立了農產品物流加工園區。當地經過分揀的優質小麥和加工後的麪粉,可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直接運送至國內。

如今,該企業已經與哈薩克斯坦達成了150萬畝的訂單農業種植合作,累計收購油料、小麥等近60萬噸,爲哈薩克斯坦提供就業崗位近200個,並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

“更多、更優質的產品通過中歐班列源源不斷地運回來,不僅豐富了中國消費者的選擇,也讓沿線國家的老百姓享受到紅利。”從設施聯通、貿易暢通到民心相通,這家企業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平均每隔100分鐘,就有一趟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進出。驅車行駛在附近,不難發現公路牌上的亮點——“秦漢大道”和“歐亞大道”橫縱相貫、悄然同框,彷彿提醒着人們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兩千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從古絲綢之路帶回石榴。如今,石榴花成了西安的市花。

不僅如此,得益於中歐班列,福建的海產品首次通過冷鏈運輸出口俄羅斯,湖北小龍蝦17天就能“遊”到歐洲人的餐桌,東盟至鄭州的冷鏈班列讓國人輕鬆實現榴蓮、山竹、椰青自由……

十餘年來,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10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7個城市,連接11個亞洲國家100多個城市,服務網絡基本覆蓋歐亞全境。越來越豐富的美味之旅通過中歐班列雙向抵達。

舌尖上的新絲路,是文明最有滋味的共享與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