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爛吃不下飯竟是「癌」 他切除1/3舌頭取大腿肉補回

▲舌爛吃不下飯竟是「癌」,他切除1/3舌頭大腿肉補回。(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68歲詹先生平時煙、酒、檳榔不拒,2016年12月因舌頭下方潰爛、無法進食,就醫確診舌癌,在2017年1月切除1/3的舌頭,再取大腿肉補回,術後2個月完全只能靠鼻胃管管灌,術後的口腔清潔也成了大問題所幸透過護理指導女兒悉心照顧,傷口終於痊癒,雖然仍有左臉麻木後遺症,但已可以攝取流質食物。

頭頸癌堪稱最「早夭」的癌症患者平均餘命與國人平均壽命相比,整整少了16.3年,除了口腔癌外,鼻咽癌、食道癌、舌癌,都屬頭頸癌範疇

亞洲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侯勝博表示,臺灣民衆因忌諱疾病,接受治療時大多已是第四期,通常需要合併手術化療放射治療,也會引起許多治療後遺症,最嚴重的一種爲「放射性骨組織壞死」,不僅會造成口腔疼痛發炎、惡臭,還會產生下巴瘻管奪命。

▲詹先生因爲女兒悉心照顧,並未出現放射性骨壞死症狀。(圖/記者嚴雲岑攝)

侯勝博表示,放射性骨壞死之所以產生,主要原因有3,其中有7成因爲術前口腔或鼻咽局部不清潔引起,再來是放射線照射後引發「三低」:缺氧(Hypoxia)、缺血(Hypo vascularity)與缺細胞活性(Hypo cellularity),影響傷口無法正常癒合。而術後患部無法保持乾淨環境,也是主要原因。

侯勝博提到,許多口腔癌患者因接了皮瓣,會產生局部麻痹症狀,若用一般刷牙方式,可能卡食物殘渣不自知;另外,放療會讓患者口水變黏稠、嘴巴張不開,也讓患者清潔不易。

爲了幫助患者順利清潔,亞洲頭頸部腫瘤醫學會(ASHNO)在世界頭頸癌日隔天,於新光醫院舉辦「秀秀」工作坊,由護理師教導如何用紗布棉花棒、生理食鹽水,在不觸碰傷口的前提下清理患部。

詹先生表示,他在切除舌頭並縫合後,護理師教導用洗牙器具清洗傷口,在女兒輔助下,未曾出現感染,現在最大的遺憾是無法吃飯、用吸管喝飲料,只能吃粥、喝牛奶,用湯匙舀進嘴巴中,一口一口慢慢吞下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