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論美中經濟脫鉤的可能與影響

美國所希望的美中經濟,是中國必須減少產品出口美國,但要增加對美國商品及服務的採購,市場維持鏈結的關係。圖/美聯社

日前,跨黨派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簡稱美中委員會,USCC)向美國國會提交了例行的年度報告;其中首度建議應取消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永久貿易正常待遇(PNTR,即所謂的最惠國待遇)。一般認爲,如果美國真的取消中國的PNTR地位,意味着美中經濟將進一步脫鉤。

從結論來看,若川普是以繁榮美國爲目的,無論是課徵關稅甚或取消PNTR,都只是讓美國承受更大的通膨壓力,並將讓全球經濟陷入動盪,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因此,這些都應只是川普的談判手段。然而,如之前本報社論強調,明年川普上任後,中國經濟將很大可能進入「短空」階段,但若應對得宜,將是一個經濟築底且產業轉軌的契機。

美中委員會一向關切美中經濟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國家安全和貿易風險;其中國政策建議以防範甚至遏制爲主。事實上,自美國將中國視爲戰略競爭對手後,美中委員會每年提交的報告明顯逐步加大「防中」、「抗中」力度。以2023年爲例,美中委員會認爲中國正不斷挑戰現有的國際秩序,致使美中競爭加劇,造成彼此呈現長期的戰略和系統性競爭。因此提出十項關鍵建議,包括披露在中國投資的風險、評估中國電子產品的國安威脅、關切美國物流人流數據被監控問題、嚴審中企對美企的投資,及做好對中國經濟制裁的預案等,這些建議都反映美國的中國威脅論觀點。

今年美中委員會洋洋灑灑近八百頁的報告,除了重申中國爲「這個時代最重大經濟威脅」,並提出包括應建立類似「曼哈頓計劃」的人工智慧(AI)倡議,以更先進的AI系統因應中國在AI的趕超;以及祭出更多管制,避免跨境電商產品「小額豁免」政策讓中國商品得以搭便車取得優勢,且讓例如芬太尼等非法物品能更輕易進入美國;與此同時,加大美企對投資中國的審查等。和過去幾年的建議相較,基本上大同小異,但表現出更進一步與中國脫鉤的態勢。

事實上,自川普第一任期到拜登這將近八年,美國以「去風險」爲由,推動在各個領域與中國的「脫鉤」,例如擴大投資黑名單;通過強化美國科技產業供應鏈、管制美國資本投資中國關鍵技術領域《兩黨創新法案》;修訂「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RA) 強化出口管制;建立去中化供應鏈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透過《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A)限制中企在美上市。即使如此,基於現實考量,美國在所謂的「脫鉤」後,仍推動與中國的「再掛鉤」。就是說,美國所希望的美中經濟,是中國必須減少產品出口美國,但要增加對美國商品及服務的採購與消費的供應鏈「去中化」、市場維持鏈結的關係。

目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仍有52%享有最惠國關稅,亦即被課徵額外關稅的不到一半。因此,可以預期,川普上任後將以課徵關稅、取消PNTR爲槓桿,一方面迫使中國購買更多美國商品以減少貿易逆差;一方面讓美企的外包業務迴流;更重要的是,藉此扭轉川普認爲的「不公平美中貿易關係」。

川普擴大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預料將對中國造成三大沖擊:首先,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即使中國經濟增長結構已轉以投資、消費驅動爲主,且美國市場佔中國出口比重已下滑;但美國課徵關稅造成的市場損失,仍將衝擊中國經濟。其次,企業加速出海。川普啓動的貿易保護主義,將促使全球主要國家「右轉」;也就是說,要求在地銷售就必須在地生產;中企必須以投資取代貿易,透過出海設廠換取市佔率。最後,產業結構被迫調整,長期作爲世界工廠的中國,將因爲美國關稅的課徵,使得低附加價值的產業、產品失去競爭力。

然而,上述三大沖擊對中國來說,雖是危機但也可能是轉機。首先,經濟下行的壓力,將使得中國藉此加大與其他國家鏈結,一方面拓展新的出口增長點,一方面抵銷美國市場的損失,同時減少美國的掣肘。其次,中企的出海,將創造新一波的全球化進程,並帶動產業鏈進一步延伸;也就是關鍵零組件來自中國,組裝、加工、服務在境外的產業新模式。最後,產業結構的調整,將使得中國加速轉變爲世界市場,同時加快服務業的發展。

一言以蔽之,美國希望建構的是一個美國不需要依賴中國、中國必須依賴美國的世界秩序。因此,無論是否取消對中國的PNTR,美中經濟脫鉤的可能性都不高;但顯然明年美中兩大國的博弈,將爲全球帶來新的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