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治迂迴不前 企業纔是真正動力
眼前的美國政治與經濟,走向兩極;政治是一個大悶局,民調大幅領先的前總統川普,天天受審,封口費案,大有可能被定罪;爭取連任的拜登,記憶力正在退化,白宮和民主黨的支持者擔心,他在下月的第一次總統辯論怕過不了關,擔心會出現失憶的尷尬場面。美國人很無奈,因爲只能二擇其一,卻不能不忍受。
美國的經濟卻發展不錯,就業、消費和通膨都向着好的方向發展;更爲矚目的是,美國股市正處於狂熱時期,由於人工智慧(AI)迅速發展,科技界不斷投入資金,輝達等收入和利潤大增,22日的財報因此成爲全美焦點,輝達公佈的收入和利潤更遠超預期,財報後兩天(23和24日),市值大增3380億元至2.6兆元。輝達兩天所增市值3380億元,超過全球大部分國家一年的GDP(全球185國中只43國超過此數)。
值得注意的是,政治和經濟對國家發展的影響相差甚大。政治方面,每四年一次的總統選舉,以及由何人上臺執政,對國家的發展影響,多是迂迴不前;經濟方面,企業在自由競爭的制度下,不斷推動向前,這纔是美國發展的真正動力。
由2000年至今,美國已有四位總統,小布希做了八年總統,打了兩場戰爭,加上減稅,製造出政府巨大赤字,國內所需發展全部讓路,八年乏善可陳;歐巴馬又做了八年,頭兩年,民主黨控制了參衆兩院,通過了「歐記健保」,進行了一些必需改革;但後六年,共和黨控制了參院,歐巴馬成了跛腳鴨,再無政績可言,就連歐記健保取得一些進展,也被保守派打回原形。
川普做了四年,號稱「美國優先」,「讓美國再度偉大」,但他所說的「民粹」,是假民粹,四年下來,不但看不到美國有什麼偉大,只看到美國國際影響力大降,國內政治因他的煽動,釀成「國會暴動」,美國政治因此被推向深淵。
拜登至今已做了三年半,一開始受掣於疫情造成的通膨,由2021年夏天通膨開始上升,至今麻煩仍未解決;今年11月大選,很可能會被高物價所擊敗。拜登與中國競爭的戰略,成爲他任期的重要政策;競爭正日益激烈,且看不到盡頭,也愈來愈有掉進戰爭陷阱的可能。
如果我們把眼光投向經濟和企業,立即就有不同的景象。美國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道指在2009年3月跌至最低的6594點,只及危機前最高點的一半,但道指本月16日漲至4萬點;上漲的過程雖然曲折,但指數本身長期持續上漲,這由1929年股市大跌至只有41點,經約100年,又漲至4萬點,可作證明。
股神巴菲特2009年3月曾公開撰文,呼籲美國人「Buy America」,因爲他相信美國,相信美國企業自由競爭的制度,相信數年後,道指必能收復失地,過去從二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的大蕭條,屢見不鮮。巴菲特認爲,美國的企業自由競爭制度,是美國經濟能夠長期持續發展的基礎,只要這種制度不變,眼前的股市失利,最終必能收復失地。這也是他長期持股的思想基礎。
美國的企業自由競爭制度,與社會主義國家(例如中共)所推行的計劃經濟,有着重大的分別,社會主義國家的工業政策和科技創新來自政府,政策由上而下,資金也來自政府補貼。研究分析顯示,政策由下而上,即由個人和企業開始,創新力比由上而下的制度更有效;美國眼前的AI革命,突破就來自初創公司OpenAI,並不是由政府推動。
美國的經濟和股市,目前正經歷一個「AI革命」的時期,2022年底,OpenAI推出ChatGPT聊天機器人,至今只有一年半,發展動力主要來自企業,例如製造AI晶片的輝達和臺積電,又如購買AI晶片和訓練出「AI大型語言模型」的微軟、谷歌、Meta和亞馬遜等。微軟和Meta等因競爭而進行大量投資,輝達則因出售AI晶片而獲利,進而製作更先進的晶片。這種企業競爭的文化和制度,正是美國科技業得以長期推進的原因。
包括黃仁勳和一些著名華爾街分析師都認爲,「AI革命」至少長達10年,目前仍在初期階段,由投入資金,到製作AI產品,再到出現帶領消費者的「領先產品」(例如手機中的iPhone、搜索引擎中的谷歌),最後到產品全面影響人們的生活,整個革命纔算完成。可以想見的是,10年後的AI產品,以及推動革命的科技公司,影響力將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