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從中華民族高度評馬英九大陸行

旺報社評

前總統馬英九將展開首次大陸行,部分綠營人士中性反應,部分強烈反對,藍營則普遍正面看待,咸認爲有利於兩岸降低緊張、增進和平。探究馬前總統行程,除清明祭祖外,都與中華民國與8年抗戰有關,證明他是一個不忘本的中國人,也是中華民國的愛國者,但站在中華民族大歷史角度,卻讓人不能無憾。

以萬世開太平爲念

2015年新加坡馬習會,他引用宋人張載的名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慷慨陳詞。這次大陸之行,顯然達不到當年他爲自己設定的格局。

兩岸兵兇戰危,徘徊於和平與戰爭的十字路口之際,最需要登高望遠、不計譭譽的政治家,爲兩岸人民福祉、爲中華民族未來振臂高呼,這纔是馬前總統赴陸最應該做的事、最應該說的話。但馬先生不踏足北京,着重清明祭祖與尋根中華民國的意義。清明時節赴老家祭祖,慎終追遠、落葉歸根是應該的,追念中華民國在大陸的歷史也很正確,但看不出對中華民族的未來能有什麼貢獻。

其實也不令人意外,行程安排完全體現馬前總統一貫的性格,這也是他8年任內無法大開大合、撥亂反正的根本原因。以至於今天的臺灣年輕人仍被臺獨課綱所惑,身分認同、國家觀念混亂,兩岸關係也在蔡政府上臺後大幅倒退。這些都與馬總統任內瞻前顧後的個性息息相關。

馬英九打「安全牌」,不見習近平、不碰觸政治敏感、不對當前重要問題表態,往正面講就是不惹事,避免過度刺激綠營與美國,國民黨內也不會引爭議,往負面看就是明哲保身,兩岸關係錯過一次歷史機遇。

當然,馬英九已是卸任總統,也不再屬於國民黨權力核心,尊重蔡政府與朱主席黨中央無可厚非。不過,無論是大陸還是國際輿論,都對此行強烈關注,尤其馬英九曾獲得億萬大陸民衆好感,登陸效應不亞於2005年連戰。若能清楚表達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兩岸和平是臺灣民衆普遍願望,很有可能扭轉幾年來大陸反臺民意,也讓國際社會增強臺海和平信心,而這樣的角色也只有馬前總統夠分量扮演。

贏得全球華人敬重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馬前總統或許只是希望此次大陸之行最終「軟着陸」,不會爲自己引發太多爭議。然而,兩岸關係卻真實存在「硬着陸」的危機,2024選舉近在眼前,如果務實臺獨立場不改的賴清德上臺,對美國照單全收的民進黨繼續執政,兩岸關係恐難逃一戰的悲劇。反之,如果非綠、非獨陣營贏得政權,兩岸關係就有機會「軟着陸」,甚至可能發揮穩定美中關係的作用,這纔是真正的棋手。

希望馬前總統能走出眼前的格局,在「中華民國固有疆域」的大陸土地上,向陸方官員、大陸人民、兩岸乃至國際社會,表達四點主張:第一,兩岸統一前,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中國,臺灣人就是中國人。第二,兩岸中國人有能力、有信心解決政治分歧,化解歷史心結,爲人類和平做出貢獻;第三,臺灣人民團結一致,反對戰爭、不做棋子,把和平的前途命運握在自己手中;第四,2024是保衛兩岸和平最後一戰,民進黨若不能改弦易轍,就必須下臺、被人民淘汰。

外界好奇,陸方以何種規格和名義對待馬英九,馬英九又以何種方式表達自己是中華民國前總統。其實,所謂「禮遇」不是別人給的,是靠自己爭取來的,馬英九隻有展現更高的格局,才能贏得兩岸乃至全球華人更高的尊重。

連戰2005年登陸轟動兩岸,遭受臺獨的非議,換來2008年到2016年兩岸和平發展前所未有的繁榮,這纔是「挺直腰桿」爲臺灣、爲兩岸、爲和平。馬英九應掌握歷史機遇,踐行馬習會上「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