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從珠海航展探美中科技戰
旺報社評
今年大陸珠海航空展格外讓人震撼,從殲-35A隱形戰機、彩虹-7隱形無人機、「虎鯨號」無人三體艦、「機器狼」等先進武器裝備,到AEF1200航空發動機、小鵬匯天飛行汽車,在在顯示大陸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今非昔比。在川普即將重返白宮之際,珠海航空展頗有「秀肌肉」之意。
航展令人震撼 陸秀肌肉
川普公佈的新內閣人選,呈現鮮明對中強硬的立場。內定國務卿盧比歐、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都是對中鷹派。可以想見,美中之間很可能再次出現激烈的碰撞。
貿易與科技將是重要戰場,川普第一任期就將大陸定義爲頭號戰略競爭對手,不僅發動對大陸的貿易戰,更圍繞5G等新技術對大陸窮追猛打,針對華爲展開各種制裁、禁運。拜登上臺後,不但將技術管制範圍擴大到半導體、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更進一步對企業投資設置限制。
爭奪和維護科技主導權,已成爲美國強化全球霸主地位的核心戰略,川普勢必進一步強化對中「小院高牆」。
美國之所以如此,是因大陸不再僅僅是物美價廉的「世界工廠」,而是向產業鏈中高端轉移的高科技追趕者,甚至在部分領域已成爲領先者。依據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報告,其追蹤的44個關鍵技術領域中,大陸已有37項佔據全球領先優勢,其中包括國防、太空、機器人、能源、環境、生物技術、人工智慧、先進材料和量子技術等。
人工智慧等技術興起,開始挑戰西發里亞主權國家體系,高科技的跨國界特徵,使得世界各國在全球科技治理上出現競爭與合作交織的局面。譬如,市場上絕大部分軟體的代碼都是開源的,開源生態是激發自主創新能力的溫牀,也是晶片設計、自動駕駛、物聯網等多領域應用和創新的支撐力量,其開放和共享的特徵,限制了美國在科技戰中將開源軟體「武器化」的能力。
儘管如此,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將爲全球科技競爭增添國家利益至上的色彩。受限於美國憲法,他不可能投入2028年總統大選,加上共和黨的川普化,且掌握參衆兩院多數席次,不排除未來4年採取激進措施的可能性。美國是全球最大內需市場,企業創新能力首屈一指,內需不足的國家仍須依賴美國市場。一旦揮舞起關稅、制裁大棒,無論是對盟友還是對手,短期效果會相當明顯;但長期而言,可能對大陸有利。
大陸急起直追 難分伯仲
整體來看,中國大陸與美國的科技在激烈競爭中已建立一個需求導向、正向循環的創新應用體系。美國是網路科技發源地,阿里巴巴、騰訊這類網路應用公司,卻能依託大陸市場規模優勢,及持續的產品改進和深度流程創新,逐漸形成銷量增加、成本降低、利潤擴大再到增加研發投入的正向循環,實現了從創新到市場變現的成功商業模式。
Temu、SHEIN、AliExpress和TikTok Shop等跨境電商四小龍,能在美歐市場攻城略地,多是前期在大陸「瘋狂內卷」中殺出重圍。這種「中國特色」企業創新能力,將在川普新孤立主義逆流下,扛起經濟全球化和開放合作的大旗,不僅能夠在與開發中國家的科技合作中,創造廣闊的應用市場,也有機會與美國盟友拓展進一步的合作。
「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在經典著作《創新者的困境》中強調,僅產生新想法是不夠的,技術創新若不能轉化爲有競爭力的商品,終究徒勞無功。美國具備最強科技創新能力,中國大陸具備最強應用能力,中美之間的科技戰,一時之間恐難分出伯仲。
川普選前多次表示臺灣「偷走」了美國的晶片生意,臺灣需要美國保護就要多繳保護費,對臺灣頗不友善,美國將逐步掏空臺灣半導體產業,民進黨政府卻無抵抗之心,只能任其予取予求。美中科技戰將長期化、常態化,臺灣在夾縫中可以左右逢源,也可以左右失據,要走哪一條路,選擇權在臺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