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TikTok命運的寒蟬效應

旺報社評

短影音平臺TikTok在美國「不賣就禁」的命運出現轉機。一是聯邦最高法院同意於1月10日就本案開庭審理,二是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請求最高法院暫緩執行TikTok「不賣就禁」法案,待其上任後謀求政治解決。不過,TikTok在美國的前景仍不容樂觀。

美國威脅 不賣就禁

20年來全球社羣平臺風起雲涌。前有Facebook、X(前Twitter)雙雄爭霸,後有YouTube和Instagram藉影音和視覺分享崛起。TikTok搭上短影音風靡的快車,憑着大陸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市場應用規模,人工智慧模型擁有更多的資訊和實踐,得以形成極具競爭力的核心演算法。TikTok在美國擁有1.7億活躍用戶,700萬家小企業在平臺開展業務。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美中戰略博弈大背景下,由大陸公司控股的TikTok有了「原罪」。Facebook、X等社羣平臺都面臨資安的質疑,TikTok更增添「國安威脅」的罪名。TikTok Global總部設在洛杉磯和新加坡,董事會成員多數爲美國人,仍無法打消國會議員們的焦慮。

CEO周受資強調自己是新加坡人,但無濟於事。參衆兩院去年4月以壓倒性多數通過PAFACA法案,要求字節跳動剝離對TikTok的控制權,否則將禁止TikTok進入美國手機APP商店。拜登總統簽署該法案,規定出售最後期限爲今年1月19日,即下一任總統川普就職前一天。

爲求自救,TikTok進行法律抗爭。去年12月6日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以國家安全爲由,認定TikTok「不賣就禁」法案並不違憲,最高法院將於10日開庭審理。對TikTok而言,最糟的結果就是最高法院在聽取雙方辯論後裁定TikTok敗訴,最好的結果就是勝訴。不過,由於川普提出暫緩執行的請求,最高法院可能予以支持,留待新政府上任後再考量。

即便得到川普的聲援,TikTok的未來仍非常不確定。首先,川普本人正是對TikTok發難的始作俑者,他改變態度,一是認爲禁止TikTok對其競爭對手Meta有利,後者在國會山莊騷亂事件後將川普的Facebook和Instagram帳號封禁兩年;二是TikTok在年輕人中人氣超高,川普於今年6月註冊,現在已有1470萬粉絲,超過1億點贊,不但爲他在大選中贏得大量年輕支持者,對其未來施政亦大有裨益。

大陸修法 禁賣技術

川普承諾讓美國用戶仍可使用TikTok,但能否兌現仍是未知數。首先,最高法院法官多數立場保守,未必從言論自由角度思考TikTok「不賣就禁」法案適法性,判決PAFACA法案違憲。川普即使高票當選,但他仍需要調和與保守派選民及共和黨其他勢力的關係,願意爲TikTok付出多少精力和政治資源,其實很不確定。

況且,在迴應TikTok用戶的抗議時,不少美國議員都辯稱不是禁用TikTok,只要求把TikTok賣給美國,1.7億美國用戶不受影響。說穿了,美國要禁的不是TikTok,而是大陸控股的TikTok。但是,要字節跳動出售TikTok,幾無可能。

根據大陸官方在2020年和2023年更新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TikTok的核心演算法出口前必須獲得批准。若出售後的TikTok無法使用其核心演算法,即使目前估值再高,會有哪個冤大頭願意買一個失去核心技術的空殼?

TikTok的命運,不僅意味美國趨向保守主義、政策缺乏穩定性,也會帶動其他國家政府右傾,保護主義更嚴重。尤其川普對歐洲、加拿大等傳統盟友展示的強硬態度,高科技公司、跨國資本可能兔死狐悲,憂心成爲大國博弈中的籌碼甚至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