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套加速跑|灣區觀察

11月21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牀試驗中心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下稱“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正式揭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牀試驗所在河套合作區香港園區同步揭牌。

作爲深港兩地政府協同謀劃的重要科創平臺,上述兩平臺將爲國內外藥械研發機構提供臨牀試驗技術支撐、運營管理與註冊申報服務,發揮臨牀試驗規則改革“試驗田”和技術創新“推進器”作用,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而在前一天(20日),香港特區政府公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加上去年8月29日國務院印發的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合作區“一區兩園”的發展規劃整體拼圖正式完成。

以上只是河套合作區建設取得的最新重大進展。以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印發爲起點,一年多來,深港攜手推動創新資源加速匯聚,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加快完善,河套合作區正朝着“世界級科研樞紐”目標邁進。

創新資源集聚

地處深港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帶的河套合作區,是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設的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合作區於2017年初正式提出,在去年8月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出臺後,建設明顯提速。

上月9日,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全資子公司深圳應科院在河套合作區揭幕。出席揭幕儀式的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河套合作區是香港與內地創科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深圳應科院落戶代表着香港與深圳在創科領域進一步合作。

在此次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牀試驗中心揭牌儀式上,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顏寧說,未來,中心將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牀試驗所深度協同,有效銜接港澳地區國際科技的創新優勢和廣東省豐富的臨牀資源優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助力大灣區創新藥企出海。

去年以來,幾乎每個月都有重要創新資源落地河套合作區的消息傳出。亞洲抗衰老及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深圳河套)國際轉化試點平臺、華潤生命健康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際總部等創新機構接連獲批設立,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自動駕駛等各種前沿科技企業也紛紛進駐。

據河套發展署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推進和落地高端科研項目超200個,匯聚1.5萬餘名科技科研人才,累計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超1700件。短短一年多時間,一個創新的國際產業與標準生態系統就已漸顯雛形。

深港“雙輪驅動”

總面積僅3.89平方公里的河套合作區,具有“一國兩制”下“一區兩園”的獨特優勢。合作區的建設,也正是依靠深港兩地“雙輪驅動”。

在深圳園區,深圳市一邊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科研服務質量,一邊在國家和廣東省支持下,大力供給創新政策,引進創新資源。目前,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等5所高校陸續在河套深圳園區設立了10餘個創新研發平臺和一系列創新孵化載體。同時,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也落戶河套深圳園區,現已入駐超50家香港科創機構企業。

近日,中共河套發展署黨組印發了《關於全面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勇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探路先鋒的實施方案》。方案提出4個方面79條改革任務,明確了河套發展署未來5年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制。

河套合作區香港園區分兩期發展,今年以來正提速、提量。首批來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等產業的租戶將在明年開始進駐。上個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透露,目前已成立由行政長官主持的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督導委員會,帶領政府制訂香港園區發展的整體策略、計劃和佈局部署。

此次公佈的河套香港園區發展綱要,闡述了香港園區的願景與使命、發展歷史背景和依據、園區的重點發展方向、策略和目標,以及促進港深兩地園區跨境要素流通的便利措施,明確了香港園區打造世界級產學研平臺、建設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營造全球創科資源匯聚點、開闢制度與政策創新試驗田的四大方向。

隨着各類科創平臺建成,高端人才引進,創新要素匯聚,河套合作區已初步建立起深港科技創新高效協同機制,形成較爲完備的科創生態體系,國際科技創新能力有望迎來明顯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