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披露全年金融“成績單”:貸款增超兩千億 綜合融資成本下降
1月17日,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召開新聞發佈會,就2024年全年深圳市金融情況進行介紹。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深圳市各項存款餘額13.6萬億元,各項貸款餘額9.5萬億元,全年存、貸款增量均超過兩千億元,存量資金和增量資金共同支持經濟增長的效率提升。
深圳地區的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數字顯示,2024年12月,深圳市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02%,同比下降0.42個百分點。
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在2024年持續提升金融供給質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同時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還發力跨境金融,充分釋放各項政策紅利,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
樓市、股市政策落地 “一攬子增量政策”提振市場信心
2024年,人民銀行鍼對房地產市場出爐了“一攬子增量政策”,並在各地“落地開花”。據介紹,深圳市因地制宜推動“924”一攬子金融增量政策在深落地已經見效,有力地提振了轄內市場信心。
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的數據顯示,在落實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政策方面,深圳轄內銀行全部完成對存量房貸利率的批量調整工作,惠及64萬戶家庭,平均降幅0.85個百分點,有效減輕居民利息負擔。
深圳地區還下調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下限,首套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降至15%的全國下限水平,利率下限降至3.15%,充分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居民獲得感明顯。
不僅如此,該行還指導轄內銀行紮實做好存量融資展期、經營性物業貸款支持政策落實工作。相關政策舉措落地見效,深圳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態勢明顯。2024年深圳住房成交超10萬套,同比增長47.2%。
此外,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表示,該行落實好較大力度的降準降息,下調深圳法人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582億元,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推進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落地,截至12月末,深圳共14家上市公司公告與銀行簽訂回購增持貸款協議,合計金額28.8億元。3家證券公司參與互換便利,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
從“初創”到“騰飛” 幾家擡合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2024年是五篇大文章落地的第一年。爲了做好五篇大文章,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表示,2024年結合深圳產業和區位優勢,聯合地方科技、產業、金融等部門建立工作機制,發揮“幾家擡”合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數據顯示,深圳製造業、科技型企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以及綠色貸款餘額均超1萬億元;普惠小微貸款餘額近2萬億元。
在科技金融領域,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在深圳落地見效,已發放貸款超160億元。與科技金融密集市區共建“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示範工程”。
深圳還首創“騰飛貸”模式,並先後迭代升級1.0、2.0和3.0三個版本,爲高成長期企業“貸多貸長”,71家企業獲貸22億元。作爲人民銀行總行科技金融服務優秀案例全國推廣;首創“科技初創通”,依託地方徵信平臺,爲超過2萬家初創科技企業生成“第一張畫像”,助力銀行貸“早”貸“小”;首創“科匯通”試點,支持深港兩地科研合作和創新,試點已被國家外匯管理局推廣至全國16個地區。
同時,聚焦新質生產力出臺金融“政策包”,探索“一點對全國”“一點對全球”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支持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2024年全年深圳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全球領先。
在綠色金融領域,深圳地區首創數智化“企業碳賬戶+降碳貸”新模式。聯合市生態環境局,依託深圳地方徵信平臺、深圳綠色交易所首創數智化企業碳賬戶(綠金通),指導金融機構基於企業碳賬戶推出精準掛鉤企業碳排放的“降碳貸”,爲14家企業授信3.3億元。
在普惠金融金融領域,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通過“徵信+信貸”持續推動“個體通”“小微通”“深質貸”等增量擴面,累計服務小微企業和個體戶超9萬戶,促成授信超15億元。同時,指導地方徵信平臺、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銀行三方合作,開展“跨越貸”試點,幫助更多“無貸戶”跨越信貸可得邊界,目前已實現首批業務落地。
數據顯示,全年,地方法人銀行運用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帶動新增普惠小微貸款投放324億元,運用支小再貸款政策,發放民營小微企業貸款108.2億元。相關舉措有力支持普惠小微貸款量增、面擴、價降。
此外,深圳地區還完善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全國首發可視硬錢包產品,在全國率先落地數字人民幣APP“碰一碰”硬錢包收款功能;全國首創“數幣商圈集中預付模式”,持續推動教培等預付式經營領域的數字人民幣應用,累計簽約預付式經營領域機構超3100家,服務客戶數量超100萬人次。
跨境投資、跨境服務便利化新模式 助力高質量金融對外開放
作爲境內外鏈接的橋頭堡,深圳地區的跨境金融服務成爲其業務的重中之重。據貝殼財經記者瞭解,2024年,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依託“前海+河套”雙平臺推動跨境金融“三便利”,金融對外開放邁向更高水平。
在跨境投資方面,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打造跨境投資便利化新機制,更好滿足跨境投資需求。數據顯示,“跨境理財通”2.0落地以來,深圳銀行辦理資金跨境收付合計386億元,較1.0時代增長超6倍,佔大灣區的45.7%。持續便利外資企業使用資本金,落地資本項目數字化試點和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免予登記試點,外匯資本金從入賬到支付時長由原來5-7天縮短至1天。
在支持企業境內外融資方面,深圳還打通境內外融資便利化新渠道,更好支持資金跨境高效運用。
據介紹,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構建“本外幣合一、高低版搭配”的跨境資金池政策體系,爲近1700家境內外成員企業增收減費超1億元。落地企業外債登記下放銀行試點,暢通引入外資“便利化”新通道,2月落地以來深圳企業外債新增登記金額和實際流入資金同比分別增長2.1倍、2.9倍。
深圳首創河套“科匯通”試點,打通科研資金入境“綠色通道”,5家科研機構按此模式境外匯入科研資金。試點獲國家外匯管理局肯定,在北京、上海等16個地區推廣,並獲中央電視臺報道。“跨境徵信通”破解跨境徵信不互通難題,助力在深港企獲得融資17.75億元。深圳還升級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新模式,更好服務企業“走出去”。
此外,深圳數字人民幣持續創新應用場景,爲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助力。據介紹,深圳地區積極推進跨境應用場景建設,落地多筆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跨境支付業務,爲企業、個人提供更快速、成本更低和更安全的跨境支付和結算。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