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期 短空格局
生技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生技產業特別是新藥開發,往往需要經歷數年甚至十年以上的臨牀試驗和監管審查,過程中可能因試驗失敗或監管問題導致計劃終止。此外,許多生技公司在研發新藥或醫療技術時,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產品尚未上市或剛進入市場,營收有限,甚至可能還沒有獲利。
投資人通常關注的是公司的研發進展、臨牀試驗結果、新藥批准可能性等,重視未來潛在價值。值得關注的是,生技業去年約有30家公司賺超過半個股本,有基本面支持,也讓生技類股越來越受到投資人的青睞。
臺灣生技期貨爲生技類股交易及避險工具,成分股涵蓋上市櫃新藥研發、醫材及藥品製造等指標股票,可表彰臺灣整體生技醫療產業的表現,符合現今市場聚焦產業,契約規模爲20萬元,保證金14,000元,槓桿約14倍,因此臺灣生技期貨的最大優勢在於門檻低、操作彈性高,交易人可以較低資金成本進行交易及避險,提升資金效率。
技術面來看,臺灣生技期貨近期震盪走低,跌破所有均線,尚未出現止跌訊號,因此在重新站回季線前,短線空方架構不變。由於期貨交易爲高槓杆的保證金交易,均有高度的投資風險,請投資人應衡量自我的投資能力適度做加減碼的動作,並且設定停損機制,以利有效控制投資風險。(元富期貨提供、記者周克威整理)
(期貨交易必有風險,本專區資訊僅供參考,並不構成邀約、招攬或其他任何建議與推薦,請讀者審慎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