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開館將再跳票 館藏恐流落在外10年

國立歷史博物館在新任館長王長華的保證下,原訂在大選後、農曆年前開館,但目前進度未如預期,開館日期恐怕再度跳票。圖爲國立歷史博物館外觀。(本報資料照片)

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在新上任館長王長華的保證下,原訂在大選後、農曆年前開館,但目前進度未如預期,開館日期恐怕再度跳票。館方表示,還在努力進行完備室內裝修、消防查驗及開館前各項軟體管理籌備作業,至於開館日則不予迴應。

史博館自2018年7月起閉館整修,原訂3年完工卻一延再延至5年仍未能如期開館,館方表示,主要是因爲疫情前一再變更設計,加上史博館具文資身分而相對複雜,疫情後又因原物料價格波動,缺工缺料等問題延宕。

前任館長樑永斐曾在接任後強調,力拚2023年12月4日館慶正式開館,未料去年7月卻提前申請退休。現任館長王長華接任後也曾對外表示,將在今年的農曆年前開館,卻又傳出消防檢查仍未過關等問題。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表示,史博館從閉館整修到工程延宕,可說已是荒腔走板,加上未來開館後的史博館建物沒有規畫庫房,超過5萬多件的館藏,將另存於新北中和區的庫房,且這個庫房預訂地最快也要2028年才啓用,從閉館起史博館的館藏將有10年時間「流落在外」。

史博館是國民政府遷臺後成立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其中唐三彩、銅器、漆器、錢幣等一直是衆所矚目的文化資產。

館方表示,自史博館休館,文物均已造冊後移至故宮南院、國美館、中研院等處暫存。陳學聖則認爲,未來「展藏分離」的模式,每一次換展都會讓文物多面臨一次來回搬運的風險。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曾任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的謝佩霓則分析,其實國外的博物館如龐畢度中心、羅浮宮、大都會,也同樣面對空間不足要向外租用典藏庫房的問題,在新美術館時代「展」與「藏」都應與在地文脈連結,未來若能建構中央典藏庫房,解決資源分配不均及各館典藏的負擔,未嘗不是美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