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交付破百臺 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背後突圍之戰

1月17日,樂聚將第100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交付北汽越野車,成爲全球範圍內公佈交付數量最多、場景最多的人形機器人企業。從全產業來看,這或能成爲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過程中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件。

2024年,被譽爲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元年。一方面,英偉達、谷歌等全球科技巨頭宣佈入局,各種人形機器人初創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好像躥一臺人形機器人並不是一件難事,能夠憑藉炫技動作吸引流量。同時,二級市場相關概念股也是一片火熱。

但另一方面,喧囂過後不少人對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質疑聲也開始此消彼長。

樂聚是人形機器人早期入局者。過去一年其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在工業製造、商業服務、科研教育3大場景實現了穩定交付的突破,成爲這一階段全球落地場景最多樣化的人形機器人企業。

工業製造是現階段重點攻關的板塊。樂聚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交付至蔚來汽車、北汽越野車、江蘇亨通等工業企業,深入傳統工業機器人難以應對的柔性製造、狹窄多變空間等場景,完成精細、泛化的操作,作業效率已經從人工的30%提升到了50%。去年10月,國內汽車行業人形機器人公開第一標花落樂聚,到今年人形機器人在汽車工廠總裝車間POC場景開始自主穩定執行搬箱等任務。

商業服務是相對成熟的板塊。樂聚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已“入職”蘇州市低空經濟發展展示館、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展示中心、中國移動智慧家庭運營中心等展廳,擔任講解員。下一步,樂聚還將攜手海爾、火山引擎等生態合作伙伴,落地“人形機器人+”導購場景。

此外,科研教育是爲樂聚商業化蓄勢賦能的板塊,主要體現在後備人才培養和技術儲備。

樂聚表示,人形機器人的終極目標,仍然是進入家庭,那將會是極具想象力的萬億藍海市場。爲此,樂聚與海爾、中國移動、海信、中國電信等企業正積極合作,以老人陪護、社交互動、日常家務等場景爲切入點,探索人形機器人在家庭服務場景下的應用,以期推動人形機器人早日走進千家萬戶。

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需要真實場景千錘百煉。近年來,在硬件層面,樂聚對人形機器人夸父的手臂(臂展、負載)、關節散熱、續航、傳感器等硬件進行了改進,使得機器人整體在穩定性、易用性、實用性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在軟件層面,樂聚率先提出了全身動量控制算法,團隊的Model-Based控制算法,與特斯拉和Figure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具身智能方面,樂聚與華爲雲、火山引擎、騰訊等多模態大模型行業領軍企業在該方向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放眼全球,各家人形機器人進廠打工已並不是新鮮事。憑藉獲得一汽紅旗、北汽越野車等企業的訂單,在商業化層面走的更堅定更深入更落地。這背後,是樂聚與工廠算的一筆經濟賬。

以江蘇某工廠爲例,由於普通工人所從事的工作相對重複和枯燥,招工愈發艱難,用工缺口顯現,而普通工人一年綜合成本約爲14萬元。樂聚目前在該工廠部署的人形機器人工作效率大概是人的一半,以每日工作16個小時計算,工作兩年時間,使用成本便可與人力成本齊平。未來,隨着應用到工業的量逐步增長,人形機器人的成本還有望進一步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