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選民不是政治公關玩物(楊方儒)

圖爲選民投票。(黃國峰攝)

距離11月26日的九合一大選正好剩下半年的時間,各政黨的縣市首長與議員的初選、提名作業也正進入揭曉階段,取得門票的參選人們開始衝刺了。

如果回顧上一屆總統大選,國民黨也是在經歷一連串的電視辯論與民調統計後,中常會在2019年7月17日才提名韓國瑜參選總統,給了他176天來拜票。

6個月的時間,掃街當然是第一優先!又有哪些參選人與幕僚會認真提出政策牛肉,以及真正具有可行性的施政方向與擘畫呢?答案不言可喻。因爲多數選民們也不看政見,選舉公報只是用來包便當。大家都是「憑感覺」投票,喜歡與不喜歡,好感或恨意,就這樣決定了誰坐上大位。

難怪臉書與IG成了空軍主戰場,深究「劍橋分析」的操弄內幕,Meta公司可以輕而易舉地用AI算法,控制每一個國家的選舉結果。當然,珊卓布拉克主演的《危機女王》等好萊塢電影也曾把傳統媒體與基層選民視爲標的,都是政治公關幕僚們手中的玩物。

你我選民們也甘願成爲玩物嗎?答案顯然是悲觀的,我們都只是憑主觀印象,走到各黨的水果攤上,用fu挑選了比較不爛的那一顆蘋果。

時間再往回推,我們可以回顧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的競選政見。舉凡教育、青年、勞工、住宅、發電、認同、溝通、兩岸、外交、轉型正義等十大領域,以及後來的五加二產業政策,姑且不論這6年來的實行成果,當年至少是有誠意的論述,也超前部署在選前推出白皮書與說明會。比起國民黨「換柱」事件的陣痛影響,小英陣營當年顯得從容許多,最終也獲得689萬票與56.12%的得票率。

選前6個月的拜票時間,就跟發唱片要宣傳期一樣,藍綠白黃各陣營都很熟練了。只不過,一些剛剛遷好戶籍的空降新兵,或者是在初選中被趕鴨子上架的王牌大將,真的都準備好了嗎?幕僚們都準備了能夠說服選民的政策論述了嗎?因爲就算是「空心菜」,至少在電視辯論會時,要能夠洋洋灑灑說得出口,而不是用蜂蜜檸檬或清唱《愛江山更愛美人》一曲就略過。

在管理學上,「策略」的定義很簡單,就是要做什麼,跟不做什麼。因爲參選人跟企業一樣,時間與資源都是有限的,做哪些事能夠轉化出高得票率,而不做哪些事,因爲選民們也不在乎,參選人跟幕僚們心知肚明。

從新聞臺到爆料公社,臺灣的民粹文化,當然也已經難以牢不可破。超過400萬張的防疫保單熱賣,更是讓大家驚訝,這麼多家的產險公司都很理解臺灣的消費者心態。

在臺灣,消費者就是選民,選民就是消費者。只不過,免費與不要錢的最貴,有聲量更不代表會做事,當我們理盲又濫情地做出投票選擇時,愛錯了人又選錯了人,國家機器就是空轉而已了。(作者爲鍶科技暨幣特財經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