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氣樂享文化年

今年春節,山東各地推出一系列充滿活力與創意的“文化年貨”,爲傳統節日注入蓬勃生機。

擊鼓、投壺、在許願牌上留下新年期許,親手製作一幅糖畫……1月22日,在濟南市萊蕪區舉辦的“回萊過大年”活動吸引了不少遊客。“我們依託地域特色文旅資源,精心策劃七大類、51項春節特色文化活動。同時,舉辦‘博物館裡過大年’等新春系列活動,積極培育新型業態、創新消費模式,豐富假日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提質升級,助力春節旅遊市場持續火爆。”萊蕪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曹琳琳說。

在由滕州市美術館組織策劃的“福起新歲·新春百福圖”迎新春主題活動現場,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一筆一畫書寫出滿載祝福的“福”字。滕州市積極挖掘歷史文化底蘊,籌劃系列特色活動,讓羣衆沉浸式體驗,過一個文化年。春節期間,滕州市墨子科技文化城還設置傳統年俗遊戲區域、小型情景劇演出、親子尋寶遊戲等趣味活動,創新文化活動形式,讓觀衆在博物館中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交融,體驗別樣年味。

韭菜當花賣。走進鄒平市明集鎮牛家村的蔬菜種植合作社,一盆盆30釐米見方的盆栽韭菜正準備運往當地訂貨商。“韭菜諧音久財,長長久久,永遠發財。我們的韭菜通過了綠色無公害品牌認證,一上市就受到大家青睞。”牛家村黨支部書記、合作社負責人穆玉文介紹,每盆韭菜能賣到60元,春節檔預計能收入20萬元。“春節吃雞,大吉大利。臨近春節,店裡一天起碼有150只炒雞訂單,天天忙得‘腳不着地’。”這兩天,新泰市印象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富雷既要忙着直播,又要忙着發快遞。去年,新泰市獲評“齊魯炒雞之鄉”。如今,新泰炒雞已成爲新泰餐飲文化的一個網紅IP,炒雞的火熱催生新泰獨特的“炒雞經濟”。

新年“上新”年味足。咚!咚!咚!伴隨着鼓聲,高亢激昂的嗩吶旋律與時尚元素相互碰撞,引起了現場羣衆的陣陣掌聲和喝彩。作爲魯西南鼓吹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趙善喜最近忙得不可開交,白天表演晚上彩排,鏗鏘的嗩吶演奏爲春節增添了喜慶和熱鬧。

“從小年開始持續到元宵節,舞獅、古裝巡遊等民俗展演接連登場,讓遊客感知傳統文化魅力,繁榮新春消費市場,營造紅紅火火的節日氛圍。”嘉祥縣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榜超說。

聊城市陽谷縣圖書館人流如織、一座難求。“我們希望這個春節,孩子們收到的不只是壓歲錢,還有充滿知識與智慧的書籍。”陽谷縣圖書館館長張慧介紹,從1月22日起,圖書館陸續開展沉浸式互動影片體驗、親子故事會等活動。

“陽谷縣圖書館”微信公衆號內上新的30多萬冊電子“新春年禮”很討年輕人喜歡。“拿出手機就能看書,這更讓我覺得有新鮮感。”市民呂正鵬說。“我們精心烹製春節‘文化大餐’,讓市民們過一個有書香氣的春節。”陽谷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靖德雲說。(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