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提升保險理賠質效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近期發佈的2024年3月保險業經營情況顯示,今年一季度,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累計達到2.15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行業彙總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1%;保險業原保險賠付支出共計7352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高達47.8%。
從行業整體來看,在保費收入穩步增長的同時,原保險賠付支出也實現了顯著增長。業內人士表示,賠付支出增速顯著可能是受到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影響,據應急管理部公佈的數據,一季度我國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238億元,爲近5年同期損失之最。其次,隨着經濟活動持續回暖、客戶出行需求增長,車險出險率也隨之上升,賠付支出加大。
賠付支出一般分爲賠款支出與給付支出兩大類。其中,賠款支出指的是保險人對保險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合同約定向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給予的經濟補償。保險給付是指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向被保險人提供一定的服務或支付一定的費用,包括死傷醫療給付和滿期給付等。
“理賠服務作爲最能體現保險保障功能和服務溫度的環節,是保險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質量的關鍵所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何林表示。
近期廣東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陽路段發生路面塌陷事故。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保險公司快速啓動應急預案,僅用一天時間就預付了1062萬元的保險賠款,用於傷亡人員賠償和應急救援工作,展現了保險業的快速響應和社會責任擔當。其中,中華保險在事發當天就向高速公路公司預付了1000萬元的賠款,用於第三方人員的傷亡賠償。中國人保、陽光保險、中國太保、平安保險等多家險企迅速啓動應急預案,開通理賠綠色通道,簡化理賠手續,爲受災羣衆提供全方位的保險保障。
何林表示,長期以來,保險理賠都依賴於人工查勘、人工定損,導致傳統理賠過程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缺陷。然而,保險業數字化發展可以使保險企業在線上完成理賠環節的各個部分,突破了時間、空間、人力限制,大大提升了保險服務質效。從目前保險業實踐成果來看,大部分保險業務的平均理賠時效已降低到2天以內,一些簡單案件甚至出現“秒辦”,這對於改善行業形象、提升消費者福利大有裨益。
“保險業的數字化發展帶來的益處毋庸置疑,但數字化發展也會隨着數據泄露或被濫用而侵犯消費者權益,競爭秩序有待規範、專業人才短缺、前期投入高等諸多限制問題不斷暴露。因此,保險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保險科技的成熟應用仍然需要經歷較長的發展週期和不斷試錯的過程。”何林說。 (經濟日報記者 武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