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論壇牽繫兩岸情
(圖/本報系資料照)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唐代王灣的詩。意指海潮滿,帆順風,兩岸交流順暢祥和。兩岸的平民百姓自是祈望此情此景,當然也有人奢望看到驚濤駭浪,他們應是可逍遙在離岸很遠的地方,當非尋常百姓家。
此次臺北上海雙城論壇,直是當今海峽兩岸的滿潮與和風。主方臺北市長蔣萬安坦承克服了諸多困難,並道出了「雙城你我,負重前行」;上海華源副市長,也說出了心願「親戚越走愈親,朋友越走越近」。
當好事近,往往會遇到諸多困境。此次論壇前,偏逢共軍操演超乎過去規模,導致兩岸再度緊張。又陸委會在審覈時,更違背了自身的職責使命,竟封殺了對岸溝通的上海臺辦正、副主任以及媒體的來訪。
就在此兩岸日趨緊張時,有兩種看法,一是「蝦米攏免驚」,最好就趁此停辦論壇。戰爭發生了,「臺獨」機會就到了;另一是絕大多數的認知,認爲舉辦了,確可緩和兩岸的劍拔弩張。幸好是後者克服了諸多困境,讓大家又看到了兩岸「潮平風正」。
兩岸的友好交流,始於兩岸互設促進交流的機構。回憶於1991年6月,我代表世界貿易聯誼社到上海訪問,承汪道涵先生盛宴招待。他很希望兩岸能和平交流,他認爲我很適合擔任此中間角色,因爲身居美國,又經常往來臺灣和大陸,且是美國總統布希的朋友,到臺灣又常會晤李登輝總統。
我自認只是一介醫師,不夠格參與嚴峻的兩岸難題;他說促進兩岸和平交流應人人有責,是義不容辭。他還問我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是要善意從事交流,大陸是不是也該成立類似相對的組織?後來大陸成立了「兩岸關係協會」,他親筆寫信給我,認爲兩岸宜先多交流促進相互瞭解,統一的問題慢慢談。
提到兩岸關係,我總會追憶緬懷汪先生的精準見解。他認爲一般人只以「合併統一」看兩岸問題,但他認爲兩岸關係必須也考慮國際因素,尤其美國關係。畢竟中國和美國都是大國,臺灣與美國協防條約雖斷了,但仍會繼續依美。其次,經濟因素自必舉足輕重,務必以事實證明,臺灣迴歸中國是最符合經濟利益,而不宜只強調統一的合法性,否則絕難令臺灣人民接受。至於政治制度本就與經濟息息相關。他對兩岸最重要選項應是共同發展經濟,促進民生,超越歐美,此事是「時不我與」,他並且取紙寫了「時不我與」四字。如今又時隔三十餘年,感壞頗深。
在2025年川普即將就任美國總統。他誓言要讓美國再次偉大,他對全球貿易政策是六親不認,以美國利益掛冠帥。隔鄰的加拿大、墨西哥也毫不例外,對中國大陸、臺灣自也一視同仁。因此,在經濟上,兩岸必須「以民爲本」同心戮力,共同迎接川普2.0的挑戰。(作者爲前立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