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發文推進農險精準理賠 專家:提升投保農戶獲得感
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
解決農業保險領域承保理賠精準性問題,是推動我國農業保險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日前,金融監管總局、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佈《關於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等有關事項的通知》(簡稱《通知》)。《通知》明確,要強化投保精準性管理,完善理賠機制和標準,提高理賠服務質效,嚴格應收保費管理,加強數據共享,鼓勵科技賦能,推進協同配合。
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知》是此前監管部門對農險精準承保精準理賠要求的進一步完善與細化,有利於推動農險業務發展更規範,提升農險承保理賠服務的精準性與時效性,更好地發揮農險在強農惠農方面的功能與作用,提升農戶的獲得感。《通知》的出臺,將進一步護航“三農”發展,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農業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主要來源於各級財政補貼,政策性較強,農業保險發展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財政補貼資金的功能作用發揮,社會各界高度關注。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做到應賠盡賠”。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體量大,增速快,服務農戶衆多,規模已躍居世界前列,農業保險在農業生產中的“防火牆”“安全網”功能日益顯現。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已達1307億元,同比增長4.2%,爲1.36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4.14萬億元。
“在實踐中,與‘三農’領域日益增長的風險保障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承保理賠不精準的問題影響了投保農戶獲得感和農業保險功能作用發揮。”金融監管總局負責人表示,出臺《通知》可以推動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的精準性,促進農業保險的精細化、科學化發展,完善理賠機制和標準,提高理賠服務質效,最大限度提升投保農戶獲得感。
記者梳理,《通知》以提升農戶獲得感爲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針對各方反映較爲集中的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有關問題,打通影響承保理賠的各個關鍵環節,明確細化了包括承保、理賠、賠款支付、應收保費管理等環節的各方主體職責,通過明確標準,強化合作,推動數據共享和信息覈驗,鼓勵科技賦能,規範市場秩序,深入推進農業保險承保理賠工作,促進農業保險市場規範健康發展。
“加強對農險經營機構的綜合考評,有利於推動相關機構不斷提升自身的經營服務能力與服務質量,使農險服務能夠更好地滿足農戶需要,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表示,加強對理賠時效性的監管要求,是農業生產強時效性的客觀需要,有利於受災農戶能夠及時獲得保險理賠,更快地恢復農業生產,有效彌補災害事故所帶來的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爲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意見》明確,鼓勵保險公司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進無人機、遙感、物聯網等科技手段應用,加快標準化建設,提升承保理賠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業務線上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推廣承保理賠信息線上告知、公示及查詢,保障農戶知情權,改善農戶投保理賠體驗。支持農業農村、林草、氣象等部門與保險公司加強科技攻關,深化數據融合,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此前發佈的《保險業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藍皮書(2024)》顯示,2023年,保險公司在科技應用方面累計投入資金近2.25億元,主要用於空間信息技術、AI識別、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手段應用,構建農業生產、風險信息數據共享平臺。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風險管理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張峭表示,保險公司應推進物聯網、遙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在農業保險上的應用,鼓勵相關機構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支持農業保險科技企業發展。
上述負責人表示,《通知》作爲完善農業保險監管的重要制度安排,將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機制,規範農業保險市場秩序,有利於促進農業保險持續健康發展。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會同相關單位抓好《通知》貫徹落實工作,指導各地強化承保理賠管理,提高農業保險的服務水平,增強農戶滿意度,切實推動農業保險更好服務“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