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住新疆塔克拉瑪干風沙二之一 僅剩最後40公里

鎖住新疆塔克拉瑪干風沙:最後40公里。(大陸央視)

鎖住新疆塔克拉瑪干風沙:最後40公里。(大陸央視)

鎖住新疆塔克拉瑪干風沙:最後40公里。(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報導,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大陸面積最大沙漠。如何固沙治沙、鎖住沙漠是最大生態課題。去年6月6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強調,要凸出治理重點,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等三大標誌性戰役,其重要部分——塔克拉瑪干「鎖邊」工程正在進行,塔克拉瑪干沙漠如何「鎖邊」呢?

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南緣的民豐縣,當地村民忙着用推土機將沙丘推低。再將蘆葦紮成草方格,阻擋流沙擴散。民豐縣年浮塵天氣260多天。爲阻擋沙漠侵襲,當地一直在沙漠邊緣建設一圈條綠色屏障,稱爲給沙漠「鎖邊」。

與沙鏖戰不僅是民豐縣

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一圈長度3046公里。雖經40多年治理,沙漠周邊已形成長達2761公里綠色阻沙防護帶,但截至2023年底仍有285公里缺口,主要分佈在沙漠南緣沿線葉城、皮山、策勒、于田、民豐、且末等縣域。這285公里缺口已完成86%,僅剩最後40公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處處長王振錫說:「開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鎖邊』工程能夠阻沙護路、阻沙護城,這是經濟社會發展非常有力的堅實保障。」

要鎖住茫茫沙海綠色防護帶。「大」是頭號難題。塔克拉瑪干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面積33.76萬平方公里,佔新疆沙漠面積約76%、佔中國沙漠面積約49%,相當於江蘇、浙江、福建三省面積總和。其中,流動沙丘面積約爲25.84萬平方公里,沙丘最高處達300米左右。

除此,這裡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至80毫米之間,同爲「三北」區域內蒙古多年平均降水量約308毫米,甘肅約300毫米,山西約508毫米。氣候乾旱、降水稀少,造林固沙難度很大。

更讓人頭疼的是沙塵暴

王振錫稱:「塔克拉瑪干沙漠沙子粒徑小,白天太陽暴曬後地表溫度非常高,從西邊進來冷空氣和東北方向進來空氣極易形成空氣對流,就會形成風,非常容易形成沙塵暴,治理難度大。」

2023年6月6日,習近平決定新疆以補齊環塔固沙「鎖邊」圈缺口作爲「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重點。

王振錫說:「對治理區域風沙危害、氣象條件、水文條件都做系統梳理分析。水資源條件相對比較好區域,優先採用生物治沙方式;在水資源條件相對比較匱乏,遠離綠洲區域,主要採用太陽能治沙;在不具備水資源條件,太陽能鋪設條件也達不到要求的地方,主要以工程治沙爲主。」

工程治沙、太陽能治沙、生物治沙,是三種最重要治沙方式,各自適應情況不同。

工程治沙,是在沙地插進蘆葦稈,打上草方格,或佈設高立式沙障,阻擋流沙擴散。

相比之下,太陽能治沙更加現代化。巨大太陽能板不僅可發電,還可降低地表風速、減少風蝕作用,起到穩定沙土作用。太陽能板下土地還可種植耐旱植物或作物,用根系將沙土固定在地表,實現發電、農業增收、治沙三合一。但當地一些地塊生態並不合用太陽能板條件。

在「鎖邊」工程被廣泛應用的是恢復植被、涵養水源的生物治沙法。它是用大型推土機在沙海中來回往復,將數米高沙丘推低,再用拖拉機將沙地刮平。沙丘被推爲平地,植物便有了紮根可能。

不過,不管是哪種治沙法,都需要政府的持續不懈的努力,以及當地百姓與風沙頑強鬥爭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