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巴邦交 美中競爭指標

(圖/路透)

去年4月巴拉圭總統大選時,業已因巴國在野黨候選人艾裡格里揚言若當選將與中共建交,引發我國高度關注。雖然嗣後巴國仍由友臺派的總統潘尼亞獲勝,但此議題會在巴國選舉中被拋出,足見該國對「棄臺靠中」議題的熱度。

由於巴拉圭是以農牧經濟爲主的國家,主要出口大豆、肉品、棉花、皮製品等,尋找一個穩定龐大的海外市場,對農牧團體而言存在巨大利益。近日巴國總統潘尼亞公開表達,願藉南美洲貿易集團「南方共同市場」與中共談貿易協議的意願,此舉的確不太尋常。潘尼亞也對媒體坦言,巴國國內利益團體要求與臺灣斷交的壓力很大。故臺巴關係的確存在風險,然臺巴關係卻非單純的兩國關係,尚需考量複雜的美中臺情勢。

首先,2020年3月美國頒佈《2019年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後,臺灣邦交國的維繫開始「脫兩岸化」。該法承諾鞏固臺灣與其他國家及國際組織的正式與非正式關係,這意味美國宣示介入臺灣邦交國維繫的問題,加上中南美洲是美國勢力範圍,美國倘連巴拉圭都影響不了,將嚴重減損威信,更等同在美中競爭裡敗下一城。

另今年5月美國國會衆議院又加碼提出《臺灣盟友資金法》,分3年授權1.2億美元資金援助臺灣的邦交與非邦交國,協助他們抗衡中國的經濟脅迫。巴拉圭似乎成爲美中競爭的指標,中共是否能輕易奪取,尚須觀察。

其次,我國剩下爲數不多的12個邦交國,對中共而言,奪取我邦交國的時機更須謹慎。重點在於,中共需利用奪取臺灣邦交國以安撫內部鷹派的壓力,若恣意奪取,有些浪費。

目前兩岸間除了賴總統在520就職典禮上提出「新兩國論」外,我方並沒有特別做出升級兩岸緊張的作爲,突然把巴拉圭搶走,意義不大。然而我外交部在7月已表示正在安排賴總統下半年出訪友邦事宜,且審慎評估過境美國的可能。倘若中共要奪取我邦交國,或許在賴總統出訪前後爲之,對中共而言更具意義。

其三,就兩岸政治層面來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存在,纔有「一中各表」的需求,「九二共識」纔會存在。中共或有能力在未來的某天奪光中華民國所有的邦交國,但自那一刻起,「中華民國」消失,政治實體就只剩「臺灣」,將迫使臺灣只能選擇「一中一臺」的道路,「九二共識」的基礎也就永遠消失了。這並不符合中共對兩岸政治定位的邏輯。

因此北京是否有必要急切奪取我邦交國,又或者留着些許國家,讓臺灣藉由「中華民國」爲臍帶連着「中國」,陸方恐怕也需審慎考量。(作者爲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