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接班內幕曝! 張忠謀親揭1衡量標準 贊「他」更有高度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即將出版的自傳下冊中,披露了他卸任時交棒給劉德音和魏哲家的內幕。張忠謀回憶,2018年卸任時,爲了讓兩人有新的學習機會,詢問他們是否願意接任員工數僅有60至70人的業務發展組織職位。結果,劉德音婉拒,而魏哲家欣然接受。

張忠謀直言,以員工數目作爲衡量主管職位重要性的看法是一種錯誤的迷思,與最高層接觸的機會可能是一個更好的衡量標準。

張忠謀在自傳中提到,蔡力行擔任臺積電執行長期間,成立了先進技術事業組織和主流技術事業組織,分別負責12吋廠和6吋及8吋廠。當時,擔任先進技術事業組織負責人的是劉德音,而魏哲家則是主流技術事業組織負責人。

張忠謀認爲,蔡力行成立這些事業組織無非有2個目的考量,一是事業組織負責人可爲CEO分憂,二是培養未來的執行長。可是張忠謀覺得,蔡力行的2個目的並未達成,反而產生了削弱臺積電規模優勢的負面影響。

張忠謀回鍋兼任執行長後,就把先進組織和主流組織的業務發展單位抽出來,再把這2個組織合併爲臺積電的營運組織,員工約2萬多人。同時,將抽離的2個業務發展單位合併爲業務發展組織,員工約60至70人。

張忠謀把合併後的業務發展組織賦予了新的使命,除了瞭解並預測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瞭解臺積電前30大客戶(約佔臺積電總營收的80%)、瞭解臺積電自己的研發及製造能力,配合客戶的新產品要求,提高臺積電的市佔率,還要與客戶保持密切聯繫。因此事實上,業務發展組織負責人就是一個小型的執行長。

張忠謀指出,劉德音、魏哲家這2位過去都有相當豐富的研發及營運經驗,可是都缺乏行銷、市場,以及對外談判、交涉的經驗。因此他認爲,對這2位來說,業務發展組織會是一個新的學習機會和經驗。

張忠謀於是先把業務發展組織的職位,徵詢2位中較資深的劉德音,但他拒絕了。劉德音的說法是,「我現在(先進技術事業組織)就有一萬多名員工,怎麼要我接受只有六、七十名員工的位置?」

接着張忠謀再徵詢魏哲家,魏哲家欣然接受業務發展組織的職位。這人事安排就這麼敲定。而劉德音也得到了他所要的營運組織職位。

其實今年陽明交大頒發榮譽博士學位給魏哲家,張忠謀到場致詞時也曾提到此事。張忠謀表示,他當年的用意是爲了要培養魏哲家接班,並認爲魏哲家是臺積電準備最齊全的CEO。

魏哲家則是幽默迴應,表示當時他不覺得是被降級,而是覺得調到新單位比較輕鬆,才答應調任,卻沒想到新職位是每個星期都被創辦人拉去開會,如果他早知道是這樣,或許對於調任這件事,他會多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