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專利檢索與分析課程 掌握技術趨勢、洞察產業情報
臺灣科技大學開設了「專利檢索與分析實務」課程,幫助學生熟練專利資料庫的操作技巧。(臺科大提供)
在知識經濟時代,專利檢索與分析已成爲不可或缺的技能。爲了讓學生具備解讀與應用專利文獻的能力,臺灣科技大學開設「專利檢索與分析實務」課程,透過問題解決方案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熟練專利資料庫的操作技巧,從中挖掘技術趨勢與產業情報,獲教育部教學實踐計劃績優肯定。
臺科大專利所教授耿筠表示,專利文獻是一種龐大且客觀的資料來源,1年約新增350萬到400萬份的專利文獻,內容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全球技術趨勢,這是一個最直接且客觀的方式,專利文獻不僅記載了技術創新的詳細資訊,還是企業技術佈局的重要指標。
耿筠指出,專利文獻表面看似簡單,但內含大量專業術語與法律結構,初學者往往容易誤讀。爲了解決這一挑戰,先設計了爲期3周、約9小時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熟悉專利文獻的法律與技術內容格式,先理解基本結構後,檢索與分析就不再是毫無頭緒的過程。
這門開設於大學部的課程從基礎到實作的設計,全面提升了學生專利分析的能力,利用多樣化的案例練習,例如以自行車坐墊爲例,向學生解釋專利申請的創新特性。耿筠說,這樣的案例簡單易懂,有助於學生快速掌握專利的核心概念,避免僅停留在抽象理論層面。
專利檢索與分析課程還介紹了多種專利資料庫的使用方法,包括美國專利資料庫、歐洲專利資料庫以及臺灣的全球專利資訊檢索系統。耿筠提到,這些免費的資料庫是學生觀察技術趨勢的重要工具,鼓勵同學們可以多利用這些工具來了解世界專利技術的發展趨勢。
專利檢索與分析的實用性不僅侷限於學術研究,亦在產業分析與市場策略中扮演關鍵角色。專利文獻能協助分析企業的技術佈局與市場策略,特別是在國際局勢變化的背景下更顯重要。耿筠舉例,透過檢索分析,我們可以判斷企業在不同國家的專利佈局是否改變,進而瞭解其市場策略。
透過實際操作以及教授問題解決方式的引導,參與課程的學生從無從下手到熟練應用。學生們反饋正向,認爲在學習、研究與工作上都將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