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藝術家曾英棟 北京開個展
臺灣藝術家曾英棟。(照片由大新美術館提供)
臺灣藝術家曾英棟。(照片由大新美術館提供)
「共時」策展人、深圳大學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隋丞。(照片由大新美術館提供)
「天.地」策展人、魯迅美術學院教授張英超。(照片由大新美術館提供)
臺灣知名藝術家曾英棟的兩場個展「共時」、「天.地」,正在北京愛慕美術館和先聲畫廊舉行,分別由大陸藝術大腕隋丞、張英超擔綱策展人,展出近百幅以「錢」與「愛」入畫的創作,傳達其對生命的哲學思考。
兩場個展分別於23、24日開幕,兩岸藝術界翹楚、收藏家、商界人士齊聚,爲兩岸藝文圈一大盛事。其中,先聲畫廊展出的30幅作品,包含「海口」、「天地之合」及首次亮相的「十二星座」系列等,皆爲圓的造型,呈現對稱、圓滿、生生不息的意象。
與大陸藝壇結緣甚深的曾英棟,自南到北均有廣泛影響力,除有大型公共項目落地東北重鎮瀋陽,也在黑龍江、遼寧、北京、廣州等地多次舉辦個展;近年他也在美國、德國、法國等地辦展,展現臺灣的藝術能量。
在廣州大新美術館創辦人、廣州臺協常務副會長王慶祥的支持下,曾英棟長期進駐大新美術館創作,並響應王慶祥倡議的臺南百座美術館計劃,在臺南成立私人美術館「甘樂阿舍美術館」,成爲連結兩岸當代藝術的重要平臺。
錢幣與愛心向爲藝術家迴避的題材,但曾英棟近年大膽融入錢與愛的元素,象徵物質與精神能量的結合。
曾英棟說,這兩個淺白易懂的符號,看似通俗,實則廣納對生命的哲學思考,「沒有行動的愛是死的,沒有流動的錢只是數字」;物質與精神世界並重,打通任督二脈,產生能量共鳴。
「天.地」策展人、魯迅美術學院教授張英超形容,曾英棟的作品化大俗爲大雅,畫作中可見獨特意境的探索,宛如發現嶄新世界。
除鮮明的符號意象,其畫作形式跳脫傳統藝術思維,層層疊疊的肌理與樣貌,既是裝置、繪畫,亦是雕塑。「曾英棟的藝術是不好定義的。」「共時」策展人、深圳大學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隋丞說,其作品帶來一種更復雜的審美,涉及想像、思想和自由表達等藝術本質問題,極具啓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