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銀幕外的華僑歷史

電影《唐探1900》的熱映

讓1900年美國舊金山唐人街的

風雲變幻成爲大衆熱議的焦點

而當我們沉醉於電影裡的

探案冒險時

也不禁對那段華僑歷史

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運河之上》

帶您跟隨電影的腳步

走進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透過那些珍貴的藏品

去了解美國華僑歷史的故事

三藩市華埠街景明信片

電影《唐探1900》海報

唐人街的興起

中國人大規模赴美謀生

開始於1848年後的淘金熱

當時在舊金山的礦區

村鎮可以看到淘金的中國人

隨着人數越來越多

他們在臨近舊金山灣的地方

逐漸形成了聚居區

19世紀後期

隨着華人人數的增多

並且開始向城市遷徙

在城市中就逐漸形成了唐人街

19世紀60年代

舊金山唐人街開始建立

這是美國興起最早

最有影響力

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唐人街

舊金山唐人街

位於曼哈頓街區西側

規模很大

也被稱爲“城中之城”

老華僑則稱舊金山唐人街爲

“華埠”或者“大埠”

1885年

舊金山唐人街人口

就已經達到3萬餘人

居住在12個街區

1898年舊金山唐人街夜景 明信片

三把刀

早期華僑在海外謀生很不容易

他們本身是一些窮苦的農民

或者小生意人

沒有任何經濟優勢

一切靠自己白手起家

憑藉“三把刀”在當地立足

“三把刀”分別是

剪刀(裁縫鋪)

菜刀(中餐館)

剃頭刀(理髮店)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第二展廳“三把刀”場景

電影裡頻繁出現的洗衣館

正是當年華人

在美國、加拿大等地

重要的謀生手段

也是從業人數最多的行業之一

主要的原因也是由於

開洗衣店的成本較低

不需要太多的技術與投入

據不完全統計

在1863年

舊金山華人洗衣店已有59家

1876年就擴充到了300多家

華僑洗衣偈(店)工廠照片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藏)

在淘金時代

由於礦區的條件艱苦

各地而來的淘金者

過着受苦捱餓的日子

在這種環境下

舊金山的餐飲業開始發展

當時有很多法國、德國餐廳

以及以廣東菜爲主的中餐館

後來由於中餐飯菜好吃

而且很便宜

所以有很多礦工、鐵路工

開始光顧

舊金山最早的餐館——

廣州餐館在1849年就開業了

但後來發生的19世紀80年代的

排華浪潮

使得中餐只能在唐人街發展

當時的客人也基本上是華人

到了19世紀末

中餐異軍突起

走出唐人街

進入各大城市的非華人社區

中餐館能夠在海外受到歡迎

很大的原因在於餐館還提供

類似於煎牛排、炸魚等

中西結合的菜餚

還會隨着美國顧客的口味與需求

開始改良

所以越來越受歡迎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第二展廳中餐館場景

舊金山唐人街中餐館——上海樓印製的宣傳明信片

中醫藥在海外

中醫藥在海外華僑生活中

有着重要地位

19世紀中葉

中醫隨着早期華工來到美國

當時只是在華工中流行

在唐人街上開設中藥店

也是華僑的謀生手段之一

這些藥店不僅出售各地藥材

還有中醫負責治病以及開處方藥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第二展廳中醫藥房場景

三藩市華埠寶寧堂“中藥店”景象明信片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藏)

修建太平洋鐵路

《唐探1900》還有

華工修建太平洋鐵路場景

1862年

美國國會通過了建設

太平洋鐵路的法案

隨着美國西部鐵路建設的興起

大量華工被招募

他們在崇山峻嶺中

開鑿隧道

鋪設鐵軌

面臨着惡劣的自然環境

和高強度的勞動

許多華工因事故喪生

但他們依然堅持下來

用汗水和生命

爲美國的鐵路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美國橫貫大陸鐵路的竣工儀式合影,也是影片中白軒齡(周潤發飾)在聽證會上使用的照片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第二展廳華工修建“太平洋鐵路”場景

《唐探1900》

爲我們打開了一扇

瞭解1900年美國唐人街的大門

而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則爲我們提供了一個

深入探索美國華僑歷史的寶庫

如果你也被電影中的

華僑世界所吸引

不妨走進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親身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相信你一定會被華僑們的

堅韌、勇敢和愛國情懷所打動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第二展廳唐人街“天下爲公”牌樓

以上圖片由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提供

嘉賓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展出部副研究館員、策展人 張燕(左)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員 趙艾(右)

回聽《運河之上》

請點擊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