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釗猷院士《中華哲學思維:再論創中國新醫學》出版座談會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湯釗猷教授,前後費時兩年多,於2021年11月推出新作《中華哲學思維:再論創中國新醫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聯合出版方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舉辦新書出版座談會,邀請業內院士、領導和專家共議“學中華哲學思維,創中國新醫學”。
2021年11月21日,湯釗猷院士《中華哲學思維:再論創中國新醫學》出版座談會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18號樓3樓克非廳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金力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教授,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藥傳承發展處王慶華處長等領導出席座談會並講話。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黨委書記溫澤遠分別致歡迎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科協原主席、上海中醫藥大學原校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原會長、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陳凱先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皮膚性病與真菌病研究所所長廖萬清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等醫學大家作交流發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主任、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陳賽娟研究員作了書面發言。新書出版座談會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周儉教授主持。
樊嘉院士在致辭中對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並向湯釗猷院士表示祝賀。湯釗猷院士年屆92歲高齡,仍思考不停,筆耕不輟。湯院士的新書是在對國內外醫學現狀的客觀認識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和李其鬆教授多年醫教研的經歷,精心組織材料編寫而成。新書有着巨大的社會意義,故中山醫院和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聯合舉辦此次座談會。代表新書的出版方,溫澤遠編審表示,經過兩年多的醞釀思考,湯院士西學中的觀點又向前推進一步,提出中醫和西醫需相互學習,建創中國新醫學,爲中國和世界人民的健康貢獻智慧。
市衛健委王慶華處長代表上海市衛健委、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發言,他認爲湯院士的這部新書對中國新醫學進行了闡釋,從哲學層面提出中醫和西醫如何結合。他表示,要將湯院士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思考貫穿於當前的醫學實踐、醫藥管理服務過程中,並不斷開拓、完善,爲我國中醫、西醫的融合發展,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斷奮鬥。
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教授在發言中熱烈祝賀湯院士的新書出版。當下人類健康面臨着新形勢、新挑戰,現有的醫療模式應有所轉變。湯院士這些年來高度關注並致力於研究中華哲學思維和中醫藥文化,提出了創中國新醫學的理念。湯院士新作的出版在相當程度上也解答了醫學教育工作者的困惑,對堅持踐行中西醫結合、中醫藥並重,發展中國的新醫學給予了非常巨大的鼓舞和激勵。
復旦大學校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長金力院士代表復旦大學和上海醫學院,對湯釗猷院士新作的出版表示最誠摯的祝賀。自2011年起,湯院士以八秩高齡筆耕不輟,先後完成“控癌三部曲”,是我國癌症防控工作的標誌性著作。湯院士又在米壽之年完成對“西學中”的振臂一呼,倡導時下中西醫結合的適宜路徑,完成了洋爲中用、古爲今用、近爲今用、中爲洋用的邏輯閉環。於九秩高齡的湯老又出新作,並昇華到中華哲學的角度來觀照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令後輩敬仰。
湯釗猷院士隨後在座談會上作主旨演講。他認爲,醫學是人文與科技相結合的學科,“洋爲中用+中華文明”,是有可能形成有中國特色新醫學的。中醫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精髓,所以中西醫結合有可能是創建中國新醫學的一條捷徑。
湯院士在系統反思總結自己和李其鬆教授中西醫結合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基於當前國情,結合前四部書中觀點一步步推進、明確,對西學中的“中”作了進一步闡釋,認爲西學中,關鍵應當倡導“中華哲學思維”,進而將“中華哲學思維”提煉總結爲囊括“易、陰陽、矛盾”的“三變觀”:互變、恆變和不變,從而讓人們以廣義的科學觀來認識中醫,喜愛中醫,從中醫中藥中找思路、找方法,中西醫相向而行,互相學習,真正發揮中西醫結合、中西醫並重的優勢和療效。
湯院士認爲,中國新醫學的雛形已經出現了,這兩年我國抗疫成績勝歐美,就是因爲我們國家採取了精準(核酸檢測、疫苗研製)與模糊並舉(戴口罩等)的舉措,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另外,中國醫學不能長期成爲西方醫學的延伸,他相信第二個一百年目標實現時,有中國特色的新醫學一定會出現。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科協原主席、上海中醫藥大學原校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原會長、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陳凱先教授認爲,湯院士的這部新作是一部前瞻性、戰略性和引領性非常強的著作,思想非常深刻,資料非常豐富,在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方面,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對於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把中醫藥事業發展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皮膚性病與真菌病研究所所長廖萬清教授,他很贊同陳凱先院士的發言,認爲湯院士92歲了,還在積極地爲中西醫結合,爲醫學發展寫著作,推動中西醫的融合發展,是工程院的典範,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在主題發言中表示,湯院士新書看起來寫的是醫學問題,其實它不僅僅反映了醫學問題,更是包含了哲學思維和大智慧。湯院士寫的這本書是用中華哲學思維來解釋疾病和醫學,適用於所有的健康問題,指導臨牀實踐。我們熟悉的“混沌效應(蝴蝶效應)”,提示了開放性的系統,人也是這樣,中醫把一個人作爲整體去看待,西醫把一個人分成一塊一塊去看待,造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以中西醫應該互相學習,互相借鑑,共同推動醫學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主任,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陳賽娟研究員作了書面發言。她認爲,這本書是醫學與哲學的匯聚,是科學與人文的交融,是湯院士從醫經驗與中華哲學的協力,是中國智慧與醫學未來發展的對話,讀罷令人回味無窮,必將引發醫學工作者更多的思考。
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海軍軍醫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的業內專家,如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原會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院的王文健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的周平紅教授等,以及上海市科普作協江世亮秘書長、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袁正平會長等,共計20餘位專家在交流發言中,對湯院士的新書作了較高的評價,認爲該書提出的中華哲學思維“三變觀”,讓人眼前一亮,引發大家思考,希望醫學界同仁儘早取得共識,儘早行動起來。這部書所承載的社會意義重大,極富指導性意義。
座談會氣氛熱烈,與會的院士、領導和專家積極討論,認爲湯院士的“中國新醫學”理念清楚,框架清晰,政府主管部門和業界應該作爲上海中醫藥界的重大創新課題,據此進一步深入研究,以取得更大的成果。樊嘉院長作最後總結,座談會最後於熱烈的掌聲中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