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加價購真的划算嗎?「商人的陷阱」讓你買更多!

▲商人陷阱!加價購真划算?(圖/不管啦!給我錢)

記者林夏竹/綜合報導

你是否有注意到,自己在日常購物中,早已不知不覺落入商人的設計圈套?這些陷阱無處不在,從大型賣場到便利商店,甚至小型藥妝店,商家巧妙的行銷手法,讓消費者不知不覺花費更多。Podcast節目《不管啦!給我錢》在最新一期節目中,深入剖析商家常用的銷售手法,並提供實用的聰明購物建議。

結帳區誘發衝動消費的巧妙安排 你是否在結帳區排隊時,忍不住拿起口香糖、糖果或小瓶飲料?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RI的數據,僅結帳區域的商品銷售額每年就高達60億美元。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商品,其實是商家利用消費者「購物疲勞」心態設計的陷阱。當消費者在結帳隊伍中等待時,因購物過程感到疲憊,意志力減弱,防備心理降低。此時,價格低廉且體積小的商品便格外具有吸引力,讓人不知不覺就將它們放入購物車。

商品擺設的背後邏輯 賣場中的商品擺設看似隨機,實則處處充滿心機。例如,義大利麪總是與番茄醬相鄰,牛奶旁邊放置麥片,這些都是「交叉銷售」策略的典範。商家利用商品的相關性,誘導消費者同時購買多種商品,進一步增加購物籃的數量。這些排列方式雖然看似簡單,但背後藏着精密的心理學研究,目的就是讓消費者在不經意間購買更多商品。

常見的消費陷阱 1. 製造稀缺感 「限量」「限時」等促銷標語經常出現在商店中,這是商家利用消費者的「FOMO心理」(Fear of Missing Out),即害怕錯過的心理。當看到「只剩最後10件」時,消費者會不由自主地加快購買決策,害怕錯過這次機會。

2. 價格錨定 服飾店常用的「價格錨定」策略,先展示一件昂貴商品,再擺放一件看似打折的商品,讓後者看起來更加划算。但實際上,這些折扣商品的「原價」可能只是商家設置的心理誘導,實際價格並未真正降低。

3.加購陷阱 速食店、咖啡廳等場所經常提供「加價升級」選項來吸引消費者。例如,只需多花幾十元便能升級套餐或加購商品。這種策略讓消費者認爲自己獲得更多價值,但實際上,那些額外的商品可能並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應對策略守住荷包 • 購物清單 進店前列出清單,並明確購買商品的品牌和規格,避免隨意購物。• 冷靜思考小商品 對結帳區的小商品多問自己一句:「我真的需要它嗎?」• 警惕稀缺感話術 面對「限量」「限時」等促銷標語保持冷靜,避免心理壓力的驅使下,衝動購買。• 查證廣告詞彙 提高對「醫學證明」「百分百天然」等模糊詞彙的警覺,確保商品品質符合自身需求。

另外針對結帳區的健康問題,一些國家和地區已採取行動。英國部分超市已取消收銀臺前擺放糖果的做法,美國加州柏克利市更通過了「健康結帳」法令,規定超市結帳區只能放置果乾、堅果等健康食品。這些措施一方面保護了消費者的健康,但也促使商家尋找新的行銷方式。

消費是生活中的重要一環,但瞭解商家的行銷手法,才能讓你在購物時保持清醒,避免落入消費陷阱。精明購物的關鍵在於警覺與理智,當你意識到這些設計圈套的存在,就能更有效地守住自己的荷包,爲理性消費鋪平道路。

想了解更多的財經大小事與投資小秘訣,每週四請準時鎖定《不管啦!給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