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辦學、強招境外生 私校拚生存

教育部公佈各級學校學生人數,各學齡、學級都逐年驟減,其中大學生總人數在今年度跌破百萬人大關,首當其衝的私校「剉咧等」,圖爲大學生放學後走出校園。(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公佈各級學校學生人數,各學齡、學級都逐年驟減,其中大學生總人數在今年度跌破百萬人大關,首當其衝的私校「挫着等」,私立大學校長直言,過去還期盼透過陸生紓緩少子化壓力,如今政治氛圍影響,已沒什麼機會,只能轉向東北亞招生;更有校長則提倡「精準瘦身」,找到有特色的系所經營,設法解決問題。

文化大學教務長方元沂表示,本國學生減少,理應以境外生來補,但過去各校一度曾期盼能透過招收陸生來紓解少子化問題,近來受政治氛圍影響,「沒什麼機會啦!」校方最近幾年發現日本與韓國招生情況不錯,日韓學生在文大就學人數確實也增加,因此國際招生轉向東北亞,將透過各方人脈,持續強力招收境外生

方元沂提到,少子化伴隨而來的問題,不只學生數減少,還有學生素質確實逐漸下滑,爲了維持教學水平,學校爲此得增開課程。

至於外界認爲,少子化對私立科大影響較大,主要在於近來不少高職生轉讀一般大學,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直說:「少子化是大家很早就知道的事情」,無論是技專院校還是一般大學,特別是老牌學校的品牌性高,具有知名度,在國內招生市場大致上不會有問題。

至於大專校院如何能在少子化風暴下活下來,葛自祥則說,他多年提倡私校「精準瘦身」,辦學聚焦經營有特色的優勢科系,纔是最有效的解決問題方法。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指出,少子化對非都會地區學校、技專院校及非熱門科系的衝擊最大;而目前國內大學師生比1比20是普遍現象,與先進國家的1比10相比,學生更難獲得彈性教學或1對1指導。

林柏儀也提到,與鄰近的日本和南韓相比,兩國少子化問題比臺灣早約5年發生,卻沒有發生像臺灣學生集中都會區、大班化的情況,「政府不正視這趨勢的後果,很可能演變爲巨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