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 tok在美開啓極限自救,青春期的短視頻正陷入“中年危機”

美國對Tik tok的圍剿還在緊逼,“不賣就禁”是美國政府給出的選擇。

最新裁定,是當地時間12月6日作出的,以國家安全爲由封禁TikTok符合憲法第一修正案要求,並駁回了TikTok推翻強制出售法案的申請。

此外,還要求字節跳動在特朗普就任前一天,也就是2025年1月19日前,要麼賣掉或剝離Tik tok在美的資產,不然就等着被禁。

而Tik tok這邊,表示會尋求臨時禁制令,這樣就能爲開展自救爭取多的時間。

這也是我從另一篇文章中看到的,要看這塊兒詳細分析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搜。

每當看到有中企要被美國政府制裁的消息,那一方面大抵是在當地發展太猛了,都威脅到美帝的“霸權”了。

不能收入麾下,那就趕出去。

一個久遠的說法是,當時小米要被美國製裁,給出的理由竟然是和軍方有關係。不過,最後在和美國政府的交鋒中,還是勝訴了。

不知道Tik tik在美能不能扳回一局。不過,總算讓人知道了,沒有硝煙的戰爭總是美方挑起的,而且是毫無徵兆地抵制。

這說明,在美國面前,你越強,他越怕。打不過,就開始強權壓制。

(圖源網絡,侵刪)

不過,我不是要講Tik tok這件事,前面主要就是簡單概括一下。

我想說的是短視頻相關的東西。

最近這幾年,不分國內外,短視頻發展迅速。像資深衝浪選手,就知道,前幾年就有一些自媒體人號召大家轉型做短視頻了。

說那就是風口。

的確,當各平臺都在發力扶持短視頻時,西瓜視頻、抖音、快手,一個接一個的現象級選手出現。

沒加上視頻號,是它的推薦機制倒不像平臺孵化頭部,全靠你自己造化。

主要是現在也沒聽說,視頻號還單獨給視頻博主拉羣運營、開大會什麼的,只能說權益、功能都在那裡,就看博主怎麼用。

我是感覺,部分衝浪選手說的“風口期”,無非就是賺錢多的時期。

單純拍短視頻,其實流量收益超高的時間也就最初那幾年。你看這兩年的流量收益,基本上視頻、圖文半斤八兩,誰也別瞧不起誰。

尤其是,在不做短視頻的人那裡,現在負評也變得多了起來。

問題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沉溺短視頻”“老年人被騙錢”。而好評,給了每個人分享的空間,亦或倖存者偏差裡的標杆,如果傳遞正能量,能影響很多人。

總之,平臺做大了,不可避免就要遭人罵了。

只能被動整改、調整了。

風口真的很重要嗎?

如果按大衆化的理解定義風口期,我是覺得沒有風口期了。

再者說,早先的風口期,只能說是某個企業把重心偏向了短視頻業務這塊兒,纔給大家營造這麼一個風口期出來。

不是有人評抖音就是“造神”的嗎?也許就是別人剛好缺這麼一個代言人,就給了流量和熱度。

其實,也不只是短視頻,大多行業都是這樣,能被大衆看到的是少數。但又讓人看到希望或怎樣的,讓其他人不至於丟掉信心,繼而主動努力。

最後一句話結尾: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