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審表現如何,當場“打分”
原標題:庭審表現如何,當場“打分”
本報訊(記者馬勝偉 通訊員唐潔)3月19日,李某某搶劫案公開審理,江蘇省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檢察院檢察長何志文出庭支持公訴。當天,庭審現場還有4位特殊的旁聽者——南京市人大代表汪小青、黃永明、段明和人民監督員胡成敏。他們是地方人大、人民監督員辦公室推薦的庭審觀摩評議員。
四人各自拿着一份評議表,按文書質量、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庭審禮儀、庭審效果等要點賦分,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公訴人的出庭能力。同樣擔任評議員的還有南京市檢察院從市區兩級檢察院相關業務條線選出的部門負責人、業務骨幹代表等9人,共同爲辦案質效把關。
“一取消三不再”後,如何做實“三個管理”,推動辦案質效提升?南京市檢察院結合2024年1月制定的《關於開展入額院領導庭審觀摩評議活動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構建完善入額院領導常態化庭審觀摩評議機制。機制明確,庭審觀摩評議的案件範圍包括重大社會影響、案情疑難複雜、庭審對抗性強、新類型案件等其他具有典型意義的刑事案件、公益訴訟案件,將庭審現場打造成高質效辦案的生動課堂,促進提升檢察人員出庭能力。
起訴書落款表述不當、訊問提綱層次不清、公訴意見書歸納不全面……每次庭審結束後,庭審觀摩評議員圍繞法律文書製作、庭審應變能力、法庭辯論策略等立即進行評議,直指問題和不足,現場充滿“辣味”。截至目前,南京市檢察機關已開展入額院領導庭審觀摩評議11場,發現並整改問題80餘個。比如,針對起訴書存在的問題多、散、雜,且格式不統一等問題,2024年11月,南京市檢察院制定出臺《南京市檢察機關刑事案件起訴書製作規範指引(試行)》,有效提升庭審能力和辦案質效。
“評議發現的一些問題也是司法辦案的常見問題,現場觀摩庭審就像一堂生動的培訓課,既有利於改進出庭工作,又能促進提升支持公訴能力。”多次參加觀摩評議的南京市檢察院普通犯罪檢察部副主任王寅表示。(檢察日報馬勝偉 唐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