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投顧+”業務融合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被列爲重點任務之一;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把“穩住樓市股市”寫進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下一步,資本市場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築牢股市健康發展的根基?資本市場如何助力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證監局局長楊宗儒表示:加快發展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積極培育長期投資市場生態;完善稅收政策,助力上市公司“用活”併購重組工具;加強金融人才建設,服務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

建議全面引入企業年金“自動加入”機制

推動“投顧+”業務融合發展

中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楊宗儒指出,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是推動投資端改革的一個重要着力點。

楊宗儒表示,加快發展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推進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拓寬企業年金多元化來源和個人養老金吸引力,提升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參與率;另一方面,要長週期多渠道獲取穩定、可觀投資收益,通過提高財產性收入彌補資金缺口。

對此,楊宗儒提出,一是推動企業年金制度提質擴面。促進企業年金來源多元化,推動股權激勵與企業年金融合發展、企業年金與企業效益直接掛鉤;全面引入企業年金“自動加入”機制,要求企業將符合條件的員工自動加入企業年金計劃中,但保留“選擇退出”的權利。

二是擴大養老基金投資範圍。適當拓寬企業年金基金、個人養老金投資範圍,將REITs產品納入可投範圍。

三是加快落地長週期考覈。落實《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及《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儘快出臺長週期考覈機制實施細則,發揮評價指揮棒作用促進養老金長期投資。

四是創新個人養老金管理模式。加快落地個人養老金默認投資服務,將默認投資服務與管理型投資顧問服務相結合,通過提供專業投資顧問服務,幫助個人養老金保值增值;試點建立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靈活轉換機制,支持第三支柱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提高養老資金流動性;豐富開戶渠道,支持證券公司開設個人養老資金賬戶,多渠道強化投資養老知識宣傳,提升個人積極養老意識。

楊宗儒介紹,近年來,廣東證監局多措並舉推進投顧業態向縱深發展,助力轄區資本市場投資端改革。大力支持轄區公募基金機構提升服務能力,擴大個人養老金產品覆蓋面。

楊宗儒透露,下一步,廣東證監局將積極培育長期投資市場生態。研究推動“投顧+”業務融合發展,以及“投顧+跨境理財通”“投顧+個人養老金”有序落地;加快形成投顧業態聚集效應,推動傳統基金銷售、證券投資諮詢向投顧業務轉型;支持廣州投顧學院開展工作,提升投顧業態影響力和覆蓋範圍。

建議完善稅收政策

助力上市公司“用活”併購重組工具

併購重組是實現規模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稅收政策是引導產業發展、調節經濟運行的重要政策工具,對於併購重組市場發展及作用發揮具有重要影響力。

針對市場新情況、新變化,楊宗儒建議進一步優化併購重組相關所得稅政策,進一步激發併購重組市場活力。

一是完善業績對賭的稅基調整規則。從法規層面上,對於因履行補償義務而導致股權轉讓所得實際減少的情形可以調整所得稅納稅基礎,前期已繳納稅款可以申請退稅。

二是調整優化分期納稅的優惠政策。對於以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而取得上市公司股票的,可以申請納稅時點爲所持上市公司股票減持時;納稅時點經申請同意後,不得再次變更。

三是擴大特性稅務處理適用範圍。將定向可轉債納入特性稅務處理適用範圍,把“股權支付金額不低於交易支付總額的85%”的條件擴充爲“股權及可轉債等證券支付金額不低於交易支付總額的85%”,與支持企業發行可轉債募資併購的政策相協同,進一步形成政策合力。

楊宗儒介紹,2024年以來,廣東證監局認真落實證監會有關工作部署,大力支持和推動轄區上市公司規範開展併購重組。包括支持有關單位發起設立“廣東資本市場併購重組聯盟”,構建資本市場併購重組生態圈,指導廣東上市公司協會建立併購重組“標的庫”,目前在庫企業已超過2000家;與廣東省國資委召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國企集團以上市公司爲平臺開展併購重組實現轉型升級、做優做強等。

據統計,2024年,廣東轄區已完成或正在進行的上市公司收購或重組項目125單,已披露金額672億元,其中重大資產重組17家,已披露金額336億元。

下一步,廣東證監局將持續發力活躍轄區併購重組市場,多渠道強化政策宣傳,深入瞭解具體併購項目困難堵點,推動併購各方加強信息互通,有針對性助力轄區上市公司用好併購重組工具,實現高質量發展。

支持金融機構引入科技型人才

加大國際化金融人才培養

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是金融強國的六大關鍵核心金融要素之一。隨着我國經濟規模逐漸壯大,經濟結構轉型加快,科技、產業等領域對金融服務業配置資源、發現價格、管理風險乃至履行社會責任等功能作用發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楊宗儒表示,以粵港澳大灣區爲例,一方面,廣東正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內地企業加速出海、投資者財富管理需求持續增長、內地與港澳金融業互聯互通持續深化,這些形勢的變化,都要求廣東證券基金機構亟待加快建設一流投行和投資機構,及時完善和提供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以及企業國際化戰略及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相關政府部門也需要用好金融工具,增強產業政策與金融政策的協同性。因此,要加快完善金融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環境,支持金融機構加快培養、引進綜合型的高端金融人才。

對此,楊宗儒希望進一步加強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一是加快培育良好金融文化。強化金融業的功能性和專業性定位,提高激勵機制的靈活性和對人才供需變化的適應性。引導社會公衆客觀認識金融業的價值和功能作用。

二是加大金融行業與產業部門、政府部門的人才交流,充實經濟管理部門強化金融人才配備,通過設置首席經濟學家等方式,進一步強化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同性。支持金融機構引入科技型人才,加快科技金融複合型人才培養和引進。

三是完善產業企業做風投的生態支持體系。激發企業家精神,發揮產業資本作爲促進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營造開放、創新的文化氛圍,大力支持上市公司設立產業基金,鼓勵實體經濟與資本的融合,壯大耐心資本。

四是加大國際化金融人才培養。着力打造強大的金融機構,加快培育一流國際投行和投資機構,支持境內金融機構引進海外高端金融人才,持續提升國內頭部機構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支持國內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出任國際金融組織代表,強化國際金融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