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大陸爲選舉最壞結果預做準備
社評
臺灣總統大選必然牽動美中臺三邊關係,甚至可能重設美中關係,在敏感時刻,美中持續推動高層對話,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於27日抵達中國大陸訪問。另一方面,北京升高對臺灣的壓力與攻勢,爲臺灣明年大選的可能結果先期部署,若民進黨繼續掌握政權,臺海必將面臨更強烈的風暴。
雷蒙多訪中 緩和貿易戰
繼中央情報局長伯恩斯、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氣候變遷特使凱瑞之後,雷蒙多踏上大陸,落實拜登強調的恢復維持雙方溝管道,負責任管理兩國戰略競爭,有效管控風險的目標。雷蒙多訪問被賦予多層、甚至相互衝突的使命,在強化美國與北京商業關係的同時,還要對中方施加最強硬的貿易限制。
基本上,這次訪問說明,儘管美中歧見仍深,紛爭不斷,但兩大經濟強權彼此的相互依賴性不可替代,經濟脫鉤論已被證明是無稽之談。正如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所言,即使美中在某些領域有激烈競爭,仍要透過高層接觸確保雙邊關係有穩定基礎。
雷蒙多與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28日舉行正式會談,雷蒙多表示,美中多數貿易投資不涉國安問題,美中保持穩定經濟關係「極其重要」;王文濤則稱,中方準備與美方共同營造更有利的政策環境。美中並同意啓動出口管制執法訊息交流機制,並就兩國商業問題成立一個新工作小組。
雷蒙多的訪問爲緩和美中激烈的貿易戰、科技戰開啓了機會之窗,但這只是美中關係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後續中共外長王毅是否應邀訪美,以及11月美中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場域順利進行「拜習會」纔是關鍵。
國家安全與地緣政治當爲美中爭議的焦點,並與臺灣問題密切關連。過去50年,美中負責任處理臺灣問題對維持臺海和平穩定居功厥偉,臺灣明年總統大選,拜登政府的基本原則是在各候選人中不選邊站,也警告外部勢力不要介入,顯然劍指中共。
臺灣問題難以跳脫美中戰略競爭架構,但陸方最近的系列行動似乎有意擺脫美中共管模式,企圖掌握更大的主導權與主動權,中共對民進黨政府與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採取更激進策略就是個指標。這凸顯了美中戰略競爭至少還有穩定的基礎,而兩岸關係在缺乏互信與溝通之下,必須承受更大的壓力,已經逼近臨界點。
距離投票日還有4個多月,陸方已毫不掩飾對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的批判,國臺辦以「負責人」名義發表聲明稱,賴清德是不折不扣的「臺獨工作者」、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只會將臺灣推向兵兇戰危的險境。
大陸再加壓 批判賴清德
即使賴清德低調過境美國,並撇清與臺獨的關係,大陸仍然採取一系列反制行動,包括中美洲議會通過「排臺納中案」,臺灣被迫退出;舉行一波又一波的海空等兵力聯合演訓;對臺灣貿易壁壘調查擴大到2509項產品;考慮中止ECFA等,似乎不符比例原則。探究其主要原因,除了對賴清德毫無信任感外,臺灣選情有利於民進黨繼續執政,讓大陸對臺灣喪失了信心與耐心,擔心臺獨勢力坐大,距達成統一目標將更遠。
臺灣問題當然不是大陸說了算,大陸企圖翻轉行之多年的運作模式主要因素包括:懷疑美國掏空、虛化一中政策;美國一再重申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歧見,卻迴避統一問題;近年積極鼓吹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將臺灣問題「國際化」,與大陸的「臺灣是中國內部問題」完全背道而馳。
另外,美中關係雖然有回穩跡象,但兩岸的仇恨與敵意仍持續上升,開放旅遊的問題兩岸相互推諉指責、臺灣不斷唱衰大陸經濟即將崩盤、大陸禁止臺灣農漁產品進口等,都造成兩邊民族主義的發酵,大陸對臺灣問題普遍感到悲觀,認爲應爲最壞結果預做準備。
《華盛頓郵報》著名專欄作家伊格內修斯在評論大陸經濟情勢時表示,當習近平不能給大陸人民「共同富裕」時,他可能訴諸民族主義,在臺灣問題上滿足大陸人民期望。若民進黨持續執政,兩岸關係將更動盪不安,成爲臺灣安全不定時炸彈,下架民進黨是拆除炸彈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