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人民返鄉的權利不可剝奪

旺報社評

中秋佳節月圓人團圓,很多旅居大陸的民衆盼返鄉過節,但一水之隔卻只能望洋興嘆。當政府逐步放鬆境外人士入臺限制,由於意識型態作祟,對長居大陸的自己國民卻仍設下許多阻礙,讓思鄉心切的同胞回鄉之路漫長多阻。

應加速開放兩岸航點

疫情爆發前,兩岸直航航點多達60餘個,爲兩岸來往的民衆提供便捷的服務。新冠疫情影響所及,2020年2月10日時任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宣佈,即日起限縮臺灣直航中港澳航線,大陸航點只保留北京首都、上海浦東、上海虹橋、廈門高崎、成都雙流機場等5航線,其餘大陸城市往返臺灣之客運航班暫停飛航。但兩年多過去,目前實際維持定期直航航班的大陸機場實際只剩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和廈門高崎3個。航點變少,航班大減,一票難求。

以廣東爲例,東莞臺協會長吳勝豐日前在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陸與臺商的座談會上表示,廣東有近30萬名臺胞長期居住,東莞臺商子弟學校、東莞臺心醫院更是因應臺胞需求所設立。可是疫情發生至今,廣東卻沒有任何一個直航航點。廣東地區的臺協會長曾多次連署請求海基會協處增開航點,然海基會多次以對岸「已讀不回」加以推託,令在廣東的臺商深感無奈。

2020年初疫情剛爆發,世人對病毒所知甚少,有效疫苗也尚未問世,政府有鑑於SARS經驗,斷然採取嚴格措施,或有其必要。但如今國人多已接種疫苗,國內疫情嚴重性更甚於大陸。近期大陸新增病例雖然略增,但都不超過兩千例,遠低於臺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兼顧與國際接軌、防疫工作及促進社會經濟活動需要」爲由,自9月12日起恢復實施美、加、紐、澳、歐洲與邦交國國民入境免簽證待遇,邊境擴大開放可以增加相互往來的便利性。相較之下,對於兩岸航點與邊境管制維持2年前疫情初起的方式,除了政治考量之外,實在看不出有何防疫上的需要。若從「促進社會經濟活動需要」的角度來看,反而更應該加速開放兩岸直航的航點。

人民遷徙與出入國境的自由權利,受到憲法與相關法律的保障,不宜因爲返國入境的出發地不同而有差別對待,協助國人順利平安返鄉更是政府的責任。政府不肯恢復兩岸航班,拒絕幫助臺商解決返臺的難題,形同阻撓臺商返臺,是對臺胞返鄉合法權益的傷害,更讓大陸臺胞淪爲次等公民,造成歧視的事實。或許在民進黨政府的眼中,來往兩岸經商或長居大陸的人,是臺灣政治與經濟的風險,因而懷有戒心。但在自我標榜民主法治國家,對自己國民如此懷疑,甚至歧視性對待,成爲莫大的諷刺與矛盾。

臺商臺幹不該遭歧視

事實上,在大陸發展的臺商,長期以來對兩岸經貿與交流做出重大的貢獻。去年臺灣出口大陸佔比高達43%,貿易順差達1047億美元,對臺灣經濟成長貢獻自不待言。此外,根據金管會統計,上市櫃公司有74%赴大陸投資,累計原始投資金額2兆5288億新臺幣,截至去年底,累計匯回投資收益5896億。這些收益也回饋到臺灣的投資大衆的口袋。試想若無長年在大陸奮鬥的臺商臺乾的辛勤付出,何來這些豐碩甜美的經濟果實?

全國工業總會8月1日發表對政府建言白皮書指出,這些年來最困擾臺灣企業經營的莫過於兩岸關係惡化。從工總建言滿意度調查中,兩岸互動類別常被列爲「不滿意」。兩岸經貿雖是臺灣經濟最重要的基石,廠商卻抱怨臺商在陸或陸商來臺的問題都被政府所輕視,讓這些廠商感覺裡外不是人。大陸臺胞也是我們的國民、我們的家人,何況其中許多長年爲國內經濟成長居功甚偉的臺商臺幹,他們不應受到如此歧視性的對待。

月圓,人能團圓否?請政府以平等心、同理心對待,儘速增加直航航點以及開放小三通。讓那些想與家人團聚的遊子能與家人共賞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