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中日關係改善挑戰仍大
旺報社評
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赴日參加「中日韓外長峰會」,並藉此機會與日本外長巖屋毅會談,同時舉行已中斷6年的「中日經濟高層對話」,王毅此行意義重大,代表兩國有意改善日趨緊張的雙邊關係。
雙邊關係走出陰霾
王毅此行已順利落幕,中日韓外長峰會達成儘早在合適時間舉行中日韓峰會的共識,三方將加速各項準備作業。王毅與巖屋毅均同意儘早恢復中日安全對話,以緩解雙邊地緣政治矛盾,建構安全互信。
中日關係停滯多年,目前除雙方領導人互訪外,各層級對話均已恢復,雙邊關係基本已走出戰略脫鉤的陰霾,往增進、鞏固「戰略互惠關係」推進。但不能忽略,中日之間仍存在諸多待解決的問題與懸案,需要更多對話增進互信。
中日此次對話,討論中方取消因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廢水排海而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限制措施、改善日商在陸經營環境等問題,並磋商中國恢復進口日本牛肉、擴大進口日本稻米。石破內閣積極爲日本農業縣爭取中國市場商機,以利7月參議院選舉的自民黨選情。
日本外相巖屋毅強調,中日須反覆密切溝通。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岡野正敬在東京會見王毅,同意持續推進日中對話及關係改善。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擬於4月下旬訪中,屆時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接見,爲中日關係溫度指標。
日本首相石破茂希望改善日中關係,態度明確,自民黨內雖存是否過於向中國傾斜的質疑,但美國總統川普「美國優先」來勢洶洶,日本爲避免美日同盟出現「繞過日本」(Japan passing)的「越頂外交」,石破亟需改善日中關係,作爲對美外交的槓桿,此不僅可證諸1972年的日中國交正常化,亦可見於安倍晉三首相任內致力改善中日關係背後的動因即「川普主義」。
川普再度成爲日中關係改善的推手,「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不僅意在解決中日經濟諸多待解難題,更爲找出克服川普單邊保護主義對全球經濟負面影響的方法。李強24日在北京與亞洲開發銀行(ADB)行長神田真人會談表示,亞洲國家應加強團結協作,堅持多邊主義,努力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北京爲此呼籲早日重啓「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再度表達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意願。中國試圖聯手日本建議並維護印太地區的多邊自由貿易架構溢於言表,「自由貿易」成爲團結中日的紐帶,「中日韓FTA」及CPTPP美國雙雙缺位,提供了中國強化對日外交的機會,亦可爲中日帶來雙贏的經貿利益。
魔鬼藏在歷史中
然而,中日戰略互疑仍制約兩國關係改善,此源自於1972年國交正常化時未克盡全功的和解。畢生鑽研中日關係的傅高義生前建議日本應深入學習近代歷史,重拾戰前批判「軍國主義」、反對與中國開戰的石橋湛三的「小日本主義」,從內政、外交及世界局勢綜觀全局,與中國務實交往,建構日中關係。傅高義同時點出中國人的「抗日」情結對戰後的日本產生偏見,缺乏對日本人的理解,侷限了中日關係結構性轉好。
「中日韓外長峰會」雖圓滿落幕,但日本對中國公佈的會談內容提出抗議,認爲有關石破茂發言的內容「與事實不符」,要求刪除相關措辭。中國在聲明中指出,王毅在會談中重申中國的原則立場,並要求日本履行政治承諾;足見雙邊關係改善困難重重。
魔鬼藏在歷史中,前《朝日新聞》主編、亞洲太平洋委員會理事長船橋洋一提醒,全球出現經濟低迷與民族主義情緒高漲,類似二戰前的世界,「阻止戰爭的可能,發生在向海外派兵之前」。船橋呼籲日本以全球視野來看待戰爭歷史。
中日關係須以歷史和解爲前提,而不在於《中日聯合聲明》本身,亦非爭辯其是否「具備法律約束力」,而需要建構不激化雙方矛盾的爭端處理機制,累積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