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安丘:生態農場裡的致富經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5日訊 作爲農業大市,安丘市在生態種植、融合發展等方面積極探索嘗試,全力推進全域生態農業示範縣建設,做大生態農場載體,將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爲發展優勢,更大力度帶動羣衆增收致富,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安丘素有中國姜蒜之鄉美譽,春節前夕,記者來到位於安丘市官莊鎮的長生源生態農場時,工作人員正忙着育種,爲新一季大姜種植做準備。長生源生態農場從2019年開始嘗試種植大姜,然而在種植之初,現實給王寶傑狠狠地上了一課。

安丘市長生源生態農場總經理王寶傑回憶稱,當時是第一年種姜,姜種都是全部從外邊調的,種植過程當中導致一個棚感染了姜瘟病,導致一個棚十畝地全部絕產。

種苗不行,管理技術不到位,第一年種植大姜的王寶傑收穫甚微,畝均產量僅有五六千斤。儘管效益不理想,但這並沒有阻止王寶傑走生態農業發展之路。

王寶傑告訴記者,他最初就是在農業企業上班,也瞭解了農業發展情況,知曉農產品質量不好也賣不上好的一個價錢,從農場建立之初,就堅定了走生態高質量農產品發展的這一條路子。

聽說外地培育出脫毒姜種,種出的大姜光澤好、抗病性強,分櫱好、產量高,王寶傑開始花高價購買脫毒姜苗,當時一斤脫毒姜原原種售價高達三四十元,而一畝地就需要三百斤,面對數百上千畝的種植規模,這無疑增加了農場的支出成本。獨立培育脫毒姜種,成爲王寶傑的目標追求。

安丘市官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崔君梅介紹說 ,在安丘市牽頭對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基礎上,官莊鎮及時瞭解了長生源農場的發展需求,精準引進了濰坊學院趙月玲團隊,共同實施了大姜組培全產業鏈服務項目,助力農場由單一的種植向多元化的社會服務轉型。

在濰坊學院教授團隊的幫扶下,農場成功培育出脫毒大姜種苗。在種苗、人才、技術加持下,王寶傑的大姜畝產達到一萬兩千多斤。然而,產量上來了,過高的價格讓市場望而卻步。

安丘市長生源生態農場作物經理王寶業回憶稱,“當時收穫的大姜品質很好,但是卻沒有客戶,價格要的高,老百姓不認,沒辦法,只能隨着市場走,人家一元(一斤),咱一元一斤,人家8毛(一斤)咱8毛一斤,所以說市場一直不好。”

扶上馬,送一程。官莊鎮黨委在瞭解情況後,藉助安丘市開展的“我爲企業找訂單”行動,積極對接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幫助農場拓銷路。

安丘市官莊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周優良介紹說,積極聯繫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與長生源農場精準對接,促成與上海佳能等企業的合作,幫助企業打開銷路。

安丘市不通江、不靠海、不沿邊,農產品出口額卻連續15年領跑山東省。農產品出口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佔濰坊市的60%、山東省的七分之一。這要得益於當地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和技貿服務保障。

安丘市官莊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馬相超介紹說,安丘市投資350多萬元建立國內先進的果蔬農殘快速檢測實驗室,實行高效快檢篩查與精準定量查驗相結合,一次可快速精準檢測噻蟲嗪、噻蟲胺等120種農殘,提高農產品大範圍快檢效率,檢測結果採用國內、國際最嚴格的標準進行判定,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官莊鎮藉助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積極推動長生源農場進行質量安全碼、生態原產地碼“雙碼”認證,實現了“從土壤到餐桌”的全鏈條檢測、全流程檢測,確保出口產品符合標準。產品打出名氣了,客商紛紛找上門。從1993年就開始做農產品出口的劉世禮對生態農場這一種植模式讚不絕口。

安丘盛大農產品交易市場總經理劉世禮介紹說,做到優質優價,做好食品安全,生態農場是勢在必行,它是規範化規模化經營,所謂的規範化,農場從種子到田間管理,到收穫,到加工倉儲,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所以說,在一個地方做起農場來,也是一種引領,對農產品出口企業在原料方面提供一些更好的保障。

如今,農場規模達到一千多畝,主要種植蔬菜、葡萄、糧食作物,全部實現統一種苗、統一肥料、統一管理,綠色防控,種植的大姜百分之八十出口。爲農業插上科技翅膀,溫控、灌溉、數據採集全部實現自動化。農場還與上海佳能、上海銀龍等企業有了長期穩定的合作,2024年產值三千萬左右。農場有了好的收益,老百姓也紛紛從中獲益。帶動周邊種植脫毒大姜一千多畝,用工高峰期,前來打工的村民就有七八百人。

安丘市長生源生態農場技術員王九勝告訴記者,他常年在園區裡打工,一天120塊錢,“年紀大了出去打工不好找活,在這裡隔着家很方便,掙錢也不少。”

長生源生態農場僅是安丘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安丘市已培育國家級生態農場1家、省級生態農場4家、濰坊市級生態農場11家、縣級生態農場50家。儲備綠色、有機農產品110個,生態大姜、石埠子草莓、柘山蜜薯3個農產品被認定爲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優質農產品基地品牌價值突破216億元。

安丘市長生源生態農場總經理王寶傑表示,安丘是一個農業大市,安丘的農產品在國際上知名度也非常高,特別是安丘大姜這個產業,也走在全國的這個前列。近幾年,安丘市委、市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也特別大,作爲一名農業人,堅定了信心,把農場去做強做大。

閃電新聞記者 李濤 安丘融媒 曹宗堂 韓慶學 濰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