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生物醫藥如何做增長?合成生物學炙手可熱

聲明:本文爲火石創造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網站、公衆號等轉載需經授權。

合成生物學旨在交叉學科的融合運用,被認爲是一個基於生物學的“工具包”,用抽象化、標準化和自動化結構來改變構建生物系統和擴大可能產品的範圍,是未來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增長手段。

01

概念界定與發展歷程

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是一門彙集生物學、基因組學、工程學和信息學等多種學科的交叉學科,是設計和建造新的生物實體——如酶、遺傳回路和細胞,或重新設計現有的生物系統。合成生物學建立在分子、細胞和系統生物學進步的基礎上,並尋求與合成化學轉化和集成電路設計計算相同的方式改變生物學。其實現的技術路徑是運用系統生物學和工程學原理,以基因組和生化分子合成爲基礎,綜合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等技術,旨在設計、改造、重建生物分子、生物元件和生物分化過程,構建具有生命活性的生物元件、系統以及人造細胞或生物體。

合成生物學經過20年的發展,迎來了許多生物技術革新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就,其發展歷程大致分爲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5年以前):基因線路在代謝工程領域的應用,典型成果是青蒿素前體在大腸桿菌中的合成。

第二階段(2005-2011年):“工程生物學”發展,工程化理念日漸深入,使能技術平臺得到重視,工程方法和工具不斷積澱。

第三階段(2011-2015年):基因組編輯的效率大幅提升,應用領域從生物基化學品、生物能源擴展至疾病診斷、藥物和疫苗開發、作物育種、環境監測、生物新材料等諸多領域。

第四階段(2015年至今):合成生物學的“設計-構建-測試-學習”(Design-Build-Test-Learn,DBTL)等理念或學科相繼提出,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特點愈加明顯。

圖1 :合成生物學發展歷程和重要里程碑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02

技術成果與研究進展

全球合成生物學的研究步伐快,我國已基本具備與強國抗衡的實力。國外發達國家以美國、英國爲主導,在合成生物學研究領域發展進程較快,已經形成“政產學研用”的完備體系,歐美各國圍繞基礎研究、戰略規劃、財政支持、機構建設,以及倫理規範,在合成生物學領域都已建立健全。在大環境影響下,我國的合成生物學研究也取得了長足發展。與此同時,構建合成生物學倫理監管體系以及長期、短期技術發展路線整體規劃已逐漸被提上議程。

合成生物學研究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包括低成本DNA合成、下一代測序、多路複用、基因組工程技術,以及大量基因組序列的提供,在支持生物研究方面發揮着越來越突出的作用。2016年,科學家克萊格·文特爾等人宣佈合成出“迷你”細胞,這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一大突破,創造了當時已知擁有最小基因組的人造生物JCVI-syn3.0。2021年,德國團隊發現Hippea Maritima細菌的逆向三羧酸循環(TCA),這個過程使得細菌能夠在充斥着CO2氣體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爲物種起源提供了新的線索。合成生物學工具在利用生物技術應對社會挑戰方面的潛力不僅體現在基礎科學研究中,在實際應用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如生產生物燃料、生物醫藥的合成/多功能材料,以及大規模生產化學品和食品成分等。此外,面對新冠疫情大流行對全球健康和安全的影響,合成生物學技術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爲病毒學研究和疫苗開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

在全球合成生物學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相關研究也取得了大量突破。中國科學家曾經首次實現人工合成蛋白質(牛胰島素)和核糖核酸(酵母丙氨酸tRNA), 近年來又在染色體合成與染色體工程、基因組編輯、生物底盤構建、定量工程生物學、生物元件工程和基因迴路工程、天然活性物質和有機化工產品的人工合成代謝、計算機生物模擬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始發現和創新成果。

合成生物學領域近年來技術創新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幾個方面:基因與基因組的合成研究,讓生物系統經重新組裝後發揮新的功能,包括將生物系統精簡成模塊及其他部件,擴增、檢測或克隆相關序列等;基因表達、基因治療研究,包括基因修飾賦予新功能、抑制靶基因表達的技術等,主要對基因組進行操控和克隆;基因調控網絡構建,包括研究基因線路的各種邏輯關係與調控方法,以實現特定的功能、設計新的遺傳線路,並利用基因重組等手段完成對現有系統的改造;基因迴路的相關研究,包括簡單基因電路構建、基因波動開關和振盪器的設計等;使能技術的發展,包括利用CRISPR/Cas系統進行多路基因組工程等;相關開發平臺和數據庫的研發,包括蛋白質數據庫的算法、基因數據庫的構建、基因組功能鑑定方法的研究等。

圖2:合成生物學研究進展

來源:火石創造根據相關文獻整理

03

研究成果與代表機構

從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發明專利和研究論文情況來看, 2011年-2021年9月底我國合成生物學領域共有267篇有效專利和1220篇研究論文發表。通過統計我國有效專利數量,我國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技術發展呈增長態勢。研究論文方面,在2017年達峰值,近幾年呈下降趨勢。

圖3:2011-2021年Q3我國合成生物學專利發明與論文發表趨勢(篇)

來源:火石創造數據庫

我國合成生物學研究機構中,以天津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等機構爲專利和論文產出的主力軍,其餘各地著名高校在專利和論文產出方面也發揮着重要作用。

表1:我國合成生物學主要研究機構

來源:火石創造數據庫,截至2021年9月底

合成生物學領域近5年來成爲投資熱點,資本和市場的目光正在向合成生物的技術應用層面聚焦。2017-2018年曆年融資數量和金額達到峰值,多家創新企業應運而生。國內合成生物學代表性企業如表2所示,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北京和深圳等地。

表2:國內合成生物學代表性企業

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排名不分先後

04

發展區域

在過去10年中,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合成生物學領域都有實際舉措,最爲集中的是上海、深圳和天津。其中,深圳市近年來力推合成生物產業,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研究機構、產業中心、教育、資本等環節進一步完善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鏈產業鏈。

爲深入貫徹深圳市委、市政府關於合成生物學的前瞻佈局和工作部署,光明區於2021年10月發佈了全國首個合成生物領域專項扶持政策《光明區關於支持合成生物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認定一批合成生物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和科技創新產業園,大力支持合成生物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創新鏈建設、產業鏈建設、生態鏈建設,加快推動光明區合成生物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搶佔全球生物技術與產業發展制高點。

表3:國內合成生物學代表性科研機構

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排名不分先後

05

未來展望

合成生物學將成爲精準醫學時代的主要支柱。未來,包括先進的基因組編輯、複雜基因網絡的組裝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在內的前沿技術的結合將把合成生物學推向下一個階段。在細菌、酵母和哺乳動物細胞中設計具有高度複雜的相互連接的、與環境或細胞代謝相結合的合成基因迴路和途徑,將會提供前所未有的傳感器處理和生產能力,爲生物製藥和細胞療法帶來新的機遇。

由於新冠疫情的流行,生物威脅和生物安全相關的概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和討論,這也是我國合成生物學的重點研究的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 S. Ausländer, D. Ausländer, M. Fussenegger, Synthetic biology-the synthesis of biology,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17, 56 (23):6396–6419.

[2] M. Jiang, C. Chen, T. Chen, C. Zhao, Z. Wang, An 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Benchmarking Analysis of Synthetic Biology in China from 2015 to 2020,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1, 05.036

[3] 張先恩.中國合成生物學發展回顧與展望[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9,(49)12:1543-1572.

[4] 張強,顧明亮.合成生物學的醫學應用[J]. 生命的化學, 2021, 41(1): 113-132.

[5] 張雪,張志強,陳秀娟,等,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關聯分析[J].情報學報,2020,39(3):231-242.

—END—

作者 | 火石創造 陳鈺妍、胡欽偉

審覈 | 火石創造 廖義桃、殷莉

編輯 | 火石創造 張豔玲

運營 | 火石創造 黃淑萍

如需轉載,請留言申請或郵件至contact@hsmap.com處理

火石粉絲交流羣

添加火石創造小助手,進入火石粉絲交流羣

羣內不定期發放產業報告

添加微信請備註:所屬行業+職務+姓名

firestone-01

行業觀察

地域洞察

(點擊關鍵詞即可直接閱讀)

火石產業大腦賦能政府側、服務市場側

數據驅動產業發展,就找「火石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