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早期信號有哪些?

醫學指導:中山一院胃腸外科 馬晉平主任醫師

醫療專長:擅長胃腸胰腺外科臨牀常見的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胃腸間質瘤切除術、各部位結腸癌、直腸癌腹腔鏡根治術、腸癌保功能根治術;擅長胰腺良性和惡性疾病的外科治療;擅長減重代謝手術;擅長胰十二指腸切除等手術、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十二指腸良惡性腫瘤的外科治療;熟悉腹股溝疝和切口疝的各種外科治療;對肛腸常見疾病,如各型痔瘡有豐富的臨牀經驗。

事實告訴我們,胃癌在發生的過程中因爲沒有什麼特異的症狀,所以不容易發現。即便有一些症狀,可能僅僅是胃痛、食慾不振、腹部不適等,這些症狀極易與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相混淆,因此難以察覺。

要想獲得治療胃癌的最佳時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重視程度和基本的防癌知識。瞭解胃癌可能出現的早期症狀,對於胃癌防治是有幫助的。

胃癌的早期信號有哪些

1、 食慾減退

胃癌患者食慾減退是較常見的症狀,將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顯食慾減退或食慾不振的現象。可表現爲沒有食慾,或是食後飽脹噯氣,厭惡肉食等。部分患者是因胃蠕動變差後進食過多引起腹脹或腹痛,而自行限制進食的。

2、出血或糞便隱血試驗陽性

胃癌還在早期的時候就可能有出血,但由於出血量少,患者往往難以察覺,出血量較大時可有嘔血或黑便的症狀。少量的上消化道出血,可以通過胃鏡檢查或者糞便隱血試驗發現。

3、“老胃病”原有的疼痛性質和規律發生改變

80%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會出現上腹部疼痛的症狀,這也是麻痹我們的原因之一,以爲老胃病就是這樣,讓它疼一疼就過去了,不去檢查,也不重視。

但如果原有的胃痛性質和規律發生了改變就需要注意了。比如原來每次都是吃飽疼、晚上睡覺不疼,現在卻突然晚上睡覺也在持續地疼,這樣的改變就是危險信號。

所以長期患有胃病的人士(尤其是40–50歲左右的男性患者),如果近期內上腹部疼痛的性質和規律發生了改變,且經過2–3個月的常規治療後仍無明顯好轉,均應儘早到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

4、 以前無胃病人士突然發生腹部不適

這些不適症狀包括胃部悶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沒有誘因,口服藥治療效果不好,或者時好時壞,症狀呈進行性加重的特點。

普通胃病往往在發病前有明顯誘因,比如喝酒、不易消化、刺激性食物等,如果沒有明顯誘因出現的胃部不適,應該設法排除是否有胃癌的可能性。

5、不明原因消瘦

胃癌與其他腫瘤一樣,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表現爲不明原因的消瘦。

腫瘤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和人體爭搶營養,患者的體重明顯下降。以往的胃病發作,對食慾、體力、體重無多大影響,而胃癌則能導致食慾不振、乏力和明顯體重減輕等。

誰是胃癌高危人羣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個症狀並非特異性的,也就是說,如果有這些表現,應想到癌症的可能性,但不一定就是癌。各位別馬上對號入座,自己嚇自己。

但如果有了這些症狀,如何能求個心安呢?我們建議高危人羣應定期做胃鏡檢查,想的再多也只是可能,不能確定,與其整天心裡惴惴不安,還不如理性地做一次胃鏡。有了客觀檢查的依據,自己心裡也有底。

(圖片來源於網絡)

胃癌的高危人羣包括:

1、 有腫瘤家族史:在兩三代的親屬中,有得過消化系統腫瘤或者其他腫瘤。

2、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慢性胃病。

3、 長期吸菸、飲酒,特別愛吃燙食、醃製和燒烤食物、高鹽食物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

如何理性面對

既往有多年胃病、胃癌家族史、幽門螺桿菌感染等胃癌高危因素的朋友,若出現了消瘦、沒有食慾等上述幾種異常症狀,就不可輕易給自己戴上“老毛病又犯了”的帽子。

尤其是以前都不怎麼上醫院的朋友,切勿諱疾忌醫,應儘早診斷明確。正規治療纔是理性的做法,以免陷入“憂心忡忡”或者“自我麻痹”兩個極端。

胃癌的早期症狀與其他許多常見消化道疾病的症狀相似,所以如果有出現上述的類似症狀的,建議還是進行相關的排查(尤其是40以上胃癌高危人羣),最準確有效的方法是胃鏡檢查,一目瞭然,對於胃的大部分疾病都能診斷。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另外,45–50歲以上健康人羣也應該做一次胃鏡檢查,沒有陽性發現或者沒有高危因素的,可以3–5年再複查;做了胃鏡發現有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等胃癌的危險因素的人,應遵醫囑。

歡迎在文章右下角評論或留言!

胃癌的早期信號有哪些?------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3531帖

馬醫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