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治理賦能 爲實幹撐腰
本報記者 原韜雄
爲基層減負就是爲治理賦能、爲實幹撐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會議提出:“要更加註重源頭治理,既針對突出問題治標,又從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治本,動真碰硬、真抓實幹”。
各地馳而不息抓作風,不斷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的豐碩成果和實質進展,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幹部擔當作爲、幹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明確職責邊界,從源頭出發壓實責任鏈條
基層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里”,瞄準向基層“甩包袱”“加擔子”的行爲,各地從源頭出發,明確職責分工,壓實責任鏈條。
串門戶多了、坐板凳多了、爲羣衆解決問題多了……湖南沅江市草尾鎮立新村村幹部郭朗晴說:“自豪感也多了!”
隨着湖南省《關於規範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的若干措施》落地落實,“村裡該幹哪些事,哪些事可以不幹,一張權責明細表列得明明白白。”郭朗晴說。目前,沅江市明確基層自治組織工作事項60項、協助工作事務29項,明確不應由村級組織開具的證明36項。全市設38個基層減負監測點,點對點推動整改整治。
點開浙江衢州市“三民工程”平臺,衢州市柯城區民政局工作人員徐子健錄入信息,“發往基層的相關事項,須備案並通過平臺審批。”衢州市健全完善“線上+線下”網格准入制度,明確各部門到村社網格的全部專項任務必須通過應用,經縣級社會工作部門統一審覈後下發。
衢州市委副書記杜興林表示,既然有“千條線”,那就把它擰成一根繩。衢州市“三民工程”平臺去年6月啓動後,村社網格承擔工作事務類型平均下降約1/3。
精簡流程機制,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掀開門簾,甘肅定西市安定區青嵐山鄉工作人員韓美瑩與村民嘮起家常。“現在每週有三四天可以入戶走訪。”韓美瑩說。
“面對面”取代“鍵對鍵”,安定區對政務應用程序、政務公衆賬號、工作羣組開展全面摸底排查,共取締積分排名及各類榜單4個,清理政務公衆賬號4個、工作羣組528個。
“孃孃,最近有啥煩心事嗎?”重慶璧山區璧城街道基層幹部劉洋走進社區,瞭解羣衆急難愁盼。以前,“每個月都要填十幾張表格,坐辦公室的時間多。”劉洋說,得益於“一表通”智能報表,現在“同樣的數據只需填一次”。
2023年以來,“一表通”智能報表逐漸在重慶市級部門、區縣、鎮街、村社四級貫通運行,基層報表數量、處理報表時間和參與報表工作人員數量均縮減60%以上。
優化考覈評價,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
山東日照市東港區宏創鋼材精深加工項目現場,濤雒鎮副鎮長金秉昌紮在工棚“流動辦公”,“有難處就提,現場辦!”
“瘦身”考覈激發幹事創業動力。“整合刪減5大類15項不宜對鎮街考覈的內容,原來的61項經濟發展考覈項目被壓減到37項。”東港區委組織部部長李滿升說,“不僅做減法,還要做加法。對工作成效突出的鎮街將在考覈中予以表彰,形成促實幹、重實效的考覈導向。”
在雲南昆明市官渡區金馬街道東華路社區,網格員劉影將飯菜送到獨居老人家裡。“‘民情日誌本’代替了留痕臺賬,每天能多跑幾戶。”劉影說。
今年1月,官渡區有關部門和金馬街道組成的聯合檢查組檢查安全生產,對照問題清單當場查看整改情況。官渡區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劉強說:“現在考覈更像‘體檢’,幹得扎不紮實一目瞭然。”
近年來,雲南綜合績效考評、專項考覈等各級指標大幅削減。截至目前,雲南在省級層面考覈事項同比精減67.24%,考覈指標同比精減83.04%。
(本報記者楊文明、劉軍國、申智林、劉新吾、李蕊、趙帥傑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2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