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放棄模仿“爆款路徑”
天津日報記者 劉茵
2025年初的國產劇市場掀起了一波“續作潮”:《異人之下之決戰!碧遊村》(以下簡稱《異人之下2》)、《鵲刀門傳奇2》《三叉戟2》《無所畏懼2》四部電視劇接連上線。這些作品或延續前作口碑,或試圖彌補遺憾,但續集能否超越前作又成爲新問題,折射出“續集魔咒”的深層困境。
從《鵲刀門傳奇2》到《異人之下2》,續集普遍選擇以“原班人馬+製作升級”作爲基礎策略。《鵲刀門傳奇2》延續趙本山、宋小寶等核心陣容,加入馬蘇等新角色,試圖在熟悉的江湖笑料中注入新鮮感。《異人之下2》則保留彭昱暢、王影璐等主演,引入文淇、嚴屹寬等演員,以更貼合原著的選角和精良特效強化效果。
製作層面的升級尤爲顯著。《異人之下2》的特效與動作設計被觀衆評價爲“電影級質感”,“碧遊村”場景的視覺衝擊力遠超第一季。《鵲刀門傳奇2》則在武俠喜劇的框架下深化了抗倭主線,將“西門長海”的個人命運與家國情懷結合,拓寬了敘事格局。
從數據來看,四部續作的豆瓣評分均不遜於前作,甚至有所突破。例如《異人之下2》以8.3分超越第一季的8.1分,《三叉戟2》的7.7分也高於前作的7.5分,但熱度指數卻呈現集體滑坡。骨朵熱度指數顯示,《無所畏懼2》以外的其他三部劇熱度較前作均下降約3個點,首播站內熱度也普遍低於預期。這種“高口碑低熱度”的矛盾,暴露了續作在受衆黏性與市場適應性上的雙重短板。
續集創作的核心矛盾在於:如何在滿足“粉絲”對前作情感依賴的同時提供新意。這一矛盾在改編類作品中尤爲突出。與《異人之下2》《鵲刀門傳奇2》相比,《三叉戟2》和《無所畏懼2》這類現實題材續集更依賴原創性。業內人士建議,可借鑑歐美劇集的“編劇室”模式,在續作開發中預留劇情延展空間,避免因前作封閉式結侷限制續作發揮;同時,可針對不同圈層受衆定製宣發方案。
續集能否超越前作,不是單純的創作命題,而是市場生態的縮影。當觀衆的口味日益多元、注意力愈發稀缺,續作必須放棄對“爆款路徑”的模仿,轉而尋找與自身基因匹配的生存法則。無論是《異人之下2》的悲劇昇華,還是《鵲刀門傳奇2》的草根幽默,都證明了一條真理:唯有將創作根植於受衆需求,以創新迴應市場變化,國產劇續集的真正突破,不在於復刻前作輝煌,而在於敢於打破框架,讓每一次“續寫”都成爲一次文化實驗。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