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赫連擁/超越不了父母的子女

超越不了父母的子女。圖/許茉莉

我遇過一位擁有史丹佛大學學位、開Uber維生的男子。若非他主動提起,我根本無從得知,活在父母優秀到讓子女無法追趕、超越的羽翼底下,到底是什麼樣的世界。

男子的父母皆爲猶太裔,出身頂級名校,母親從小就被發現是天才,據說記憶力驚人,一天能讀完十本書並吸收融貫所有內容;在校是一路跳級保送的學霸,出了校門則爲金字塔頂端的菁英,是資深外科醫生兼醫院董事。父親現爲美國某醫療體系的高層理事,也是某醫學領域的權威醫師。

可想而知,男子的兄姊雙雙承襲了父母的心願,被栽培成優秀的醫生。而他這個老幺,自小學業成績平平,長相也平平;他喜歡音樂,父母願意栽培,但顧及往後職涯,仍期待他走上醫生之路,觀念與華人家長相當類似。

面對父母的輝煌成就,從幼時遙不可及的景仰崇拜漸漸轉爲自卑和壓力,在瞭解到無法像兄姊般滿足父母的期待後,他開始變得對任何事情滿不在乎,放棄努力,甚至曾叛逆地去混幫派,直到親眼見到幫友橫死街頭,才毅然抽身。

他終究順着父母的安排就讀名校,成績吊車尾,父母毫不在意,只說文憑一旦拿到手,纔沒人管你是什麼成績畢業的,要他咬牙撐過去就是了。硬撐到進入醫院臨牀實習的階段,無法承受醫院高壓環境的男子心理崩潰,徹底放棄這個衆人眼中高薪而有前途的行業。

他與父母隨之決裂。在搬離家門自立的同時,他聽從心理醫生的建議,爲自己尋得一個可以接受的宗教信仰,迷上打坐,並從教友那兒接觸到Uber,他發現兼職收入竟跟實習醫生差不多,愈做愈順利,還有閒暇去發展喜愛的音樂事業,隨着演出機會增加,逐漸帶來額外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莫過於他的醫科背景多少給乘客帶來信任感,這是他接單後容易得到好評的特別條件,因而不能說他曾在學校付出的努力是白費的──只是在一般人看來多少會覺得學而未發揮的學歷有些可惜。

我不禁想,「恨鐵不成鋼」是否也能解釋爲一種執念?在條件優異的父母眼中,教育子女過程中所能遇上最大的坎,仍脫不開個人定義下的「成材標準」。

也許有的人會認爲,早知如此,高中畢業直接去開Uber不就得了嗎?耗費那麼多金錢、時間和資源,兩代人折騰了一大圈,活在相互期待卻不斷落空的沮喪與不滿之中,徒留難解的創傷。幸好男子沒有走得太偏,憑靠跌撞摸索,尋得合適的道路,也算幸運。

「贏過自己」,恐怕纔是所有人都該記得去做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