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讀中國 川普戰略失誤

(圖/路透)

「過去永遠不會消亡。甚至還沒過去。」美國小說家福克納如此形容人們的生活無法脫離歷史的連續性。對於歷經川普政府第一任期的許多人而言,這可能是2025年川普重返白宮以來的寫照──川普和他領導的美國政府不但未過去,且更激進不可測。

任何上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高關稅將是毀滅性的,挺川普的金融界領袖認爲川普不可能認真,因此當川普兌現關稅承諾後,華爾街震驚不已。

在川普「解放日」關稅大刀砍向中國時,北京方面不害怕不退縮的堅決迴應,則令國際社會凝神看了一場好戲。川普對中國產品徵收54%的關稅後,對中國回以34%的關稅報復,指稱北京犯了個「大錯誤」,隨後川普再把關稅提高到145%,結果中國也效仿提高到125%。接下來,川普政府迅速取消了對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的關稅。如今,美國對日本汽車徵收的關稅竟比對中國iPhone徵收的關稅還高!

過去數週川普政府的政策混亂導致在競爭對手中顯得更弱,在盟友眼中顯得更不可靠。英國輿論認爲川普在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爭時,未能理解中國的心態,也沒有意識到美國的弱點,用《孫子兵法》來說:川普既不瞭解敵人,也不瞭解自己。

川普不理解中國領導人無論短期經濟成本如何,準備長期鬥爭的決心。另一方面,美國製造的先進國防設備,包括夜視設備、高頻雷達、雷射瞄準和太空技術的必需材料如鈧、釔等稀土元素,幾乎都來自中國。中國現已宣佈對所有關鍵稀土元素實施出口管制。完全誤讀中國的意圖並在採取攻擊前忽視自己的弱點,川普顯然犯下嚴重的戰略錯誤。

《孫子兵法》指出,「不知彼不知己」的後果是「每戰必殆」。川普政府的錯誤將讓美國付出高昂代價。若華盛頓要與北京達成貿易協議,就需做出許多讓步;若不達成協議,美國將失去重要的進口產品。更高的代價是地緣政治因素,東亞和東南亞國家正轉向中國,最終在安全問題上也將重新思考對美國的依賴。除非白宮迅速對國際事務有更好的戰略,這將對亞太和全球政治產生重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政府的策略並非未考慮到稀土和中國的臺灣因素。在此之前,川普逼迫烏克蘭簽署與美國共同開發烏國稀土的協議,並威脅利誘讓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臺灣半導體產業移轉到美國。川普政府在乎的是稀土和晶片,不是烏克蘭和臺灣。

陷入戰火中的烏克蘭沒有選擇,在白宮公開飽受屈辱的澤倫斯基得吞下美國的霸凌。臺灣呢?真的沒有選擇嗎?雖說商人無祖國,但政府可以有政策,也有責任守護攸關國家存亡的產業,除非賴清德政府堅信美國會無條件守護臺灣。

川普在關稅問題上低估中國,在面臨堅決迴應時改變立場,反覆無常,政治訊號不確定,已充分顯示他不是一個可靠的朋友,在臺灣問題上可能也會這麼做。北京無意對臺灣發動戰爭,但也不會放棄臺灣。「不戰而勝」是《孫子兵法》的最高境界。中美對局的這盤棋,值得臺灣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