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業績指標該怎麼看?

最近,一名個人投資者向記者反映,前段時間在某城商行手機銀行App買入代銷的純債固收理財產品,該產品展示的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達3.25%,但實際收益率與此存在較大出入。記者查詢該產品的產品詳情頁面發現,該產品近期的實際收益率遠低於展示的收益率,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僅爲0.98%,近6個月、近1年的年化收益率也遠不及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分別爲2.24%、2.85%。

這並非孤例。隨着銀行存款利率下移,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擇配置理財產品,今年以來的銀行理財市場規模不斷擴容,迎來一大撥“新晉”投資者。不少投資者向記者反映,理財產品頁面羅列的業績表現的指標紛繁複雜,例如業績比較基準、年化收益率、七日年化收益率……面對五花八門的參考指標,投資者該如何選購?

眼花繚亂的業績展示指標

理財產品的“盈利能力”是投資者購買的重要參考要素之一。記者統計市面上多個渠道展示的理財產品業績情況發現,常見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展示指標有業績比較基準、年化收益率(成立以來/近7日/1月/3月/半年/1年年化收益率)、區間漲跌幅(成立以來/今年以來)、萬份收益等十餘種參考標準。

在記者檢索過程中,發現同一款理財產品,在不同渠道的收益率展示標準不同。例如,“興銀穩添利季盈1號B”在多家銀行進行代銷,部分銀行展示近6個月年化收益率,部分銀行展示近1年年化收益率,還有銀行展示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

除此之外,在同一渠道的不同理財產品,展示的業績參考標準也不一。例如,在某股份行App中瀏覽理財產品頁面,部分產品展示“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還有部分產品則展示“近3個月年化收益率”。當記者打開另一家國有行App的理財產品專區時,也發現類似現象。

根據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的不同,渠道方還將其從低波穩健依次進階分類,記者注意到,不少“進取”型產品展示的多爲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與不同區間年化收益率出入較大。

以浦發銀行代銷的平安理財“靈活成長添利360天持有C”理財產品爲例,渠道上展示該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達到5.82%,但點進產品詳細展示頁面時,羅列出的該產品近6個月、近1年以及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分別爲1.42%、2.59%、2.54%,遠不及近1個月的收益率表現。

在年化收益率之外,理財產品頁面還展示了區間漲跌幅情況。以前述產品爲例,對應近6個月、近1年以及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的區間漲跌幅分別爲0.72%、2.6%、3.03%。

前述個人投資者對記者表示:“打算下單購入時,就在產品詳情頁看花了眼。和公募基金不太一樣,不太清楚最終收益率到底要看哪一個標準。”

華東一位資深理財人士對記者表示,不同渠道展示的理財產品業績情況指標不一致,主要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不同的渠道方針對不同的客戶羣體,會選擇更適合自家的業績指標展現方式;另一方面,視代銷方和理財公司的合作模式以及理財公司提供的收益率情況而定,不同的產品展示的時間維度和業績維度都不盡相同。

避免採用單一維度參考指標

不同渠道展示的業績參考指標並不一致,一位資管人士告訴記者,理財產品更傾向於展示年化收益率,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誤導”投資者,比方說,近1個月或者近6個月的年化收益率,都是基於延續過去1個月或者6個月淨值表現,來假設未來11個月或6個月的淨值表現,從而推算得到的年化收益率。

不過,在採訪過程中,也有理財人士告訴記者,不少理財投資者將其視爲存款替代,從這種程度上來說,展示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更爲合適,此外,銀行理財本身就設定了業績比較基準,使用年化收益率的形式更便於投資者進行比較,看理財產品收益率是否達標。

“此外,監管強制要求披露的業績比較基準是理財產品的一種預期收益,而非真實收益。若某款產品是舊有產品,那業績比較基準是基於過往業績預估而來;若是新發產品,則是基於其他同類產品的過往業績預估而來。”前述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理財產品業績展示的問題一直受到業內的高度關注。2023年11月,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理財產品過往業績展示行爲準則》,明確規定銀行理財產品不得承諾未來收益,不得選擇性展示特定或部分區間的過往業績。

過去一年,不少渠道都在配合監管進行整改。目前來看,多數渠道的理財產品詳情頁面均展示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年化收益率、區間漲跌幅等,同時標註相應的風險提示。

投資者在選擇具體的銀行理財產品時,會因爲渠道方展示的收益時間段不同而感到困惑。業內人士建議,在挑選理財產品時,投資者儘可能地選擇同一時間段內的產品,同時要保證理財產品在封閉期、類型和風險等級方面具備可比性。此外,投資者還要詳細閱讀理財產品的說明書及公告,還有產品的多個歷史收益區間表現,避免只憑單一數據作出決策。

也有業內人士建議,針對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可以參考不同的業績標準。例如,現金管理類產品具備較高流動性和靈活性,通常採用近7日年化收益率和萬份收益兩個參考指標。前者展示現金管理類產品過去七天所得的總收益計算而來的年化收益率,後者則表達出每一萬份現金管理類產品每天產生的具體收益。

再比如,如果是中長期持有,可重點關注業績比較基準、近1年(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以及產品過往分紅收益率。

此外,還有少部分權益類理財產品採用區間漲跌幅來展示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