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夏天常年炎熱無比 沒有空調的時代 老武漢人怎麼度過夏天的

武漢曾經作爲“四大火爐”,炎炎夏日的熾熱是家常便飯,從空氣裡的熱浪傳遞到人身體的每個細胞,毛孔無限被放大,讓人感受到汗出如漿,從驕陽似火到滿頭大汗,武漢這座城市讓你享受免費的桑拿,但是這樣的體驗感,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因此,武漢的夏天,空調+WiFi成爲現代武漢人避暑的宿命,WiFi讓現在年輕人脫離現實社會,而空調,讓年輕人脫離四季變化的感知。

那麼,曾幾何時,當我們沒有空調的時候,沒有WiFi的時候,老武漢人都是怎麼熬過酷夏的呢?

如果站在今天的立場,遙望過去,我們少了很多面對酷暑的精神意識,更少了諸多文化傳承,而這些文化傳承,被科技化的發明分解得支離破碎,不知道是時代的進步,讓人們更加安逸,還是科技進步的副作用,讓人們少了抵抗災難的堅韌品質,以及面對磨難時的心境大大降低,任何事物的誕生和發展都是一分爲二的。

在沒有空調和WiFi的時代,我們看看我們曾經的長輩和老一輩,他們是怎麼度過炎熱的夏天。

白天:

當時,沒有空調,沒有冰箱,電扇很少的時候,一把蒲扇,通過扇風用來降溫,蒲扇也可以驅趕蚊蟲。

那時候的蒲扇做得很簡單,一般家裡的爺爺奶奶坐着和鄰居聊天的時候,就會拿出來,扇扇風。

家裡如果有大吊扇,一般會開一下午,那時候的風扇,絕大部分都是紅山花牌電風扇,在當時都是奢侈品。

那時的電風扇,不像現在這麼好看,做的也很簡單,小孩子喜歡對着電風扇唱歌,歌聲還會通過風扇傳來回音,每次都害怕把頭髮吹進去,總是很小心。

那時候,喜歡把西瓜放在井裡冰鎮,這就是天然的冰箱,午覺醒來來一塊,非常酸爽。

天熱的時候,來一瓶武漢二廠汽水,當時武漢二廠汽水分爲檸檬汽水、橘子汽水、香蕉汽水、荔枝汽水,玻璃瓶裡花花綠綠的液體,是童年時代最難忘的記憶,那纔是真正專屬於武漢夏天的味道。

上世紀80年代,是飲料二廠最紅火的時代,如果有家人在二廠上班,那實在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

而2000年左右,二廠生產完最後一瓶汽水,退出了歷史舞臺,時至今日,武漢二廠汽水再度面世,但與曾經的汽水相比,口感和味道再也回不去了,曾經武漢的二廠汽水廠,在漢口解放大道1503號,如今成爲武漢市會計考辦。

那時候,武漢的街頭每天都有騎着自行車,自行車的後座上綁着一個保溫箱,售賣冰棒雪糕涼粉的,煙火氣十足。

那時候,沿街叫賣的小推車隨處可見,不僅有冰棒雪糕,還有酸梅湯,一杯酸梅湯不過5分錢,不過對於武漢人而言。“老萬成”纔是酸梅湯的代名詞。

這家店面從1910年創立,這家百年老店仍然在堅守,在中山大道前進二路路口,在吉慶街,沒有走進超市,固守一隅,延續着武漢人對於“酸梅湯”最初的記憶。

在沒有汽水的日子裡,綠豆湯是專屬於夏天的味道。黃昏十分,從礄口到一元路,從京廣線到長江漢水岸邊,老漢口遍擺竹牀陣,各家砂鍋吊子裡的綠豆湯,正涼着恰到好處。

晚上:

江邊游泳,是老武漢孩子的啓蒙教育,那個年代,幾乎每個武漢伢都在長江或者漢江邊遊過泳,從2、3歲就開始接觸長江,在輪胎充當的游泳圈裡戲水,游泳最初是武漢人的一種解暑方式,發展到征服長江作爲勇敢者的象徵。

有人說“跳東湖”是一種城市文化,目前已經成爲年輕人的時尚,最早得益於老八一遊泳池和凌波門一帶的水泥棧道,漢口和漢陽人,更喜歡從晴川橋一躍而下,這種體驗感,跳得比東湖高,玩的比東湖刺激。

武漢的竹牀陣,也是武漢人重要消暑的方式

每當迎來夕陽之際,便是大擺竹牀陣的時候,女人們提上大鐵皮鐵桶,往地上澆冷水,等暑氣消散後,男人們便扛着竹牀登場,武漢男人沒有什麼優雅的講究,袒露身體,穿個褲衩,穿着拖鞋。

竹牀擺好後,就是吃晚飯的時間,之後就是娛樂時間,男人們打牌,女人們聊天,小孩子滿世界亂跑。

凌晨三四點,空氣涼了下來,把竹牀扛回家裡去,日復一日,便是一個夏天。

武漢人在告別竹牀後,又有大排檔的文化。

過早戶部巷,宵夜吉慶街。宵夜是武漢人的習慣,吃宵夜的地方,一定是大排檔。

宵夜屬於一日三餐外,睡前的加餐,不太符合健康飲食的習慣,但是武漢人就好這口,冰鎮啤酒,特別是東西湖啤酒廠生產的行吟閣啤酒,在武漢各大排檔,成爲啤酒的代名詞。

冰鎮啤酒、涼拌毛豆、一盆紅盆小龍蝦,但是至尊享受。

老武漢的夏天,物質相對匱乏,百業待興的年代,讓人又愛又恨,但帶來了更多簡單的快樂,或許這種快樂更純粹,更接近快樂的本質。

而如今老武漢的夏天記憶,已經被鋼筋混凝土的大都市所遺憾,我們忘記了哪些純粹的快樂,忘記了艱苦奮鬥的年代,忘記了夏天帶來的歡愉和年代感,而今天的空調,已經讓夏天變得不再有夏天的味道,曾經的味道似乎再也回不來了,不知道對於我們是幸事,還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