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僅退款”機制“薅羊毛”(以案說法)
【案情】楊某在賈某經營的網店下單某商品,簽收後對商品不滿意,在未與賈某協商一致的情況下,直接申請了“僅退款”並退款成功,但未退回商品。賈某認爲雙方應當先確定貨物是否存在質量問題,楊某“僅退款”不退貨,讓自己遭受了商品損失和郵費損失。楊某則認爲商品質量不合格,達不到預期效果,自己才選擇“僅退款”,且賈某未及時回覆,所以纔將商品扔掉。
法院經審理認爲,消費者無論是以商品不符合質量要求爲由主張解除合同,還是行使七天無理由退貨權利,均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楊某主張賈某出售的商品質量不合格,達不到預期效果,但自認其已將商品扔掉,不能提供證據證明該主張,故楊某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在已無法將商品退回的情況下,楊某應當向商家支付商品價款。經過法院調解,楊某表示願意承擔賈某的貨款、訴訟費等,並在庭後立即轉賬給賈某。
【說法】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條規定,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請求賠償損失。網購中,買賣雙方應當進行有效溝通,這屬於在合同履行中的附隨義務。楊某在收到商品後,以存在質量問題爲由申請退款,且收到了退回的貨款,雙方之間買賣合同已經解除。楊某簡單將商品丟棄,導致無法提供證據證明其主張的產品質量不合格,違背誠實信用原則。
法官提醒,消費者如果不滿意網購貨物,應及時與商家進行溝通,確認申請退款後是否應當將商品寄還商家,切勿通過“僅退款”機制來“薅羊毛”。消費者如果濫用權利,惡意“僅退款”,在無合理理由或虛構理由的情況下,試圖以不正當手段獲取商品或退款,不僅可能需要賠償商家因此遭受的損失以及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還有可能觸犯刑法中關於詐騙的條款。電商平臺爲消費者建立了“僅退款”售後服務的同時,也需要保護商家的合法權益,爲商家提供相應的維權渠道。只有商家、消費者共同遵守誠信交易的原則,才能營造公平競爭的網絡市場秩序。
(案例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本報記者亓玉昆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05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