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全球最大規模研究發現跨人種“抑鬱症基因”
·有293個是新發現的,大大拓展了已知的抑鬱症相關基因數量。其中,有100個新發現的遺傳關聯是由於納入了不同人種的樣本而被識別出來的,這表明抑鬱症基因在人種中存在差異。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典型表現包括持續的悲傷、緊張和麻木的情緒,記憶、注意力等認知能力變差,缺乏精力、食慾和社交興趣等。科學家們發現,抑鬱症不僅與個人處境等環境因素有關,也涉及腦部變化等複雜的生理過程,甚至可能來自基因的差異。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們已經發現了上百個與抑鬱症有關的基因。雖然抑鬱症的發生不能追溯到其中任何一個特定基因,但它們的累積效應或許是致病的“元兇”,對其進行識別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開發治療策略。
要發現抑鬱症與基因的普遍聯繫需要大量的數據,然而目前這些數據主要來自歐洲白人患者,這可能導致結果有所侷限。2025年1月14日,《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了一項迄今爲止最大規模的抑鬱症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分析了來自歐洲、東亞、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29個國家中60多萬名抑鬱症患者的基因信息,最終識別出293個新的抑鬱症基因位點,爲抑鬱症藥物研發與治療提供了參考。
“重度抑鬱症(Major depression,MD)是世界上導致殘疾的主要原因,影響着大約15%的全球人口。很多研究爲抑鬱症的基因遺傳性提供了證據,其遺傳力(Heritability,指遺傳因素引起疾病的比重)約爲37%。自2013年以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爲理解抑鬱症的多基因性質、遺傳風險因素和潛在機制提供了見解。”該研究的作者們寫道,他們是來自“重度抑鬱工作組”的數十名研究人員。
這個工作組隸屬於一個由來自36個國家的800多名學者組成的研究組織——“精神病學基因組學聯盟”(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PGC),該組織致力於探索精神疾病的基因基礎。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能夠找出抑鬱症這樣成因複雜的疾病與基因變異之間的關聯。基因是DNA上包含遺傳信息的片段,而每個人的基因都有細微的差別,這就是遺傳變異。最常見的遺傳變異是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指基因組中單個單位(核苷酸)的區別,就像一個句子中同一個位置可以使用不同的字眼。全基因組分析通過大量患者與參照組的基因數據,來找到這些基因和位點的差別。
該研究將多個研究的數據進行對齊分析,包括來自29個國家的688808名抑鬱症患者和4364225名對照個體,其中525197名患者具有歐洲血統,18709名來自東亞,3748名來自南亞,9649來自非洲,22927名來自拉丁美洲,另外108578名患者則具有混合血統。
通過關聯分析,研究人員們識別出了697個獨立SNPs,位於635個基因位點,其中有293個是新發現的,大大拓展了已知的抑鬱症相關基因數量。其中,有100個新發現的遺傳關聯是由於納入了不同人種的樣本而被識別出來的,這表明抑鬱症基因在人種中存在差異。
通過細胞類型分析,研究還發現這些“抑鬱症基因”在神經細胞類型中富集,特別是在杏仁核與海馬體的興奮性神經元中,這些區域往往與掌管情緒有關。這些發現說明抑鬱症在不同人種中可能具有相似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研究人員還檢驗了一些現有藥物所作用的基因靶點與該研究結果的相關性,發現抗抑鬱類藥物最爲吻合,其他顯著富集的包括一些抗精神病類藥物。
這些結果爲抑鬱症藥物的開發提供了參考,比如研究者們指出,現有的藥物普瑞巴林(用於治療慢性疼痛)和莫達非尼(用於治療睡眠障礙)可能被重新用於抑鬱症的治療。
參考文獻: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4)01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