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提質增效要讓股民看得見
上交所近日召開滬市公司"提質增效重回報"座談會,圍繞市值管理、提質增效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上市公司提質增效有多個維度,對於股民而言,能真正提升他們投資獲得感,纔是更重要的評價標準。
無論是上交所的"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還是深交所的"質量回報雙提升"專項行動,其實都是爲了推動A股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強化上市公司內在價值,引導強化對投資者的回報意識。
提質增效決不能流於形式和口號,要讓投資者能切實感受到財務指標的積極變化。比如,通過積極拓展市場,上市公司的營收出現了明顯的增長。或者通過技術革新實現了降本增效,提升了公司的毛利率,進而導致淨利潤穩健增長。再或者通過優化債務結構,降低了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降低財務風險。營收、淨利的持續增長帶動股價的慢牛式上行,這是股民期望所見。
分紅情況是最能體現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態度的指標。如果分紅率沒能跟得上業績增長步伐,那麼投資者對提質增效的獲得感會大打折扣。
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除了投資收益率,分紅收益率同樣重要,有錢卻當"鐵公雞"或是沒錢分不起,都是上市公司的減分項。要麼分紅率高於同期銀行存款,要麼分紅頻次明顯提升,要讓提質增效的成果具體化,讓投資者感受到的纔是真的好東西。
投資者期待的提質增效,還包括公司治理更加規範。上市公司嚴格執行內控制度,不留制度漏洞,董監高合法依規運作,勤勉履職,爲的是上市公司不爆雷,讓投資者能更加安心地長期持股。一家在內控、公司治理方面頻頻"翻車"的上市公司,只會讓投資者越來越反感。
信息披露更加人性化也是股民期待的提質增效表現之一。信息披露是投資者瞭解上市公司的重要途徑,真實、公平、及時、合規地履行信披義務是底線,上市公司還應該以投資者需求爲導向,通俗易懂地向股民做好解釋和溝通工作,讓投資者能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市值管理的成效同樣要讓股民看得見。在股票投資價值被嚴重低估或者非理性波動之時,上市公司及時地通過回購、重要股東增持等方式提振了市場信心;在傳統業務增長乏力之時,積極通過併購重組等資本運作謀求產業轉型,打造了新的業績增長點;在合適的時機開展員工持股或者股權激勵,激發了關鍵人羣的創新力。
價值投資時代比拼的是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提質增效是上市公司共同的追求。但相比之下,只有被股民真正感受到成效的提質增效,才能切實地利好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畢竟他們的回報看得見、摸得着。
北京商報評論員 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