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他們回來,又希望他們飛黃騰達不要待在這...」雲林農村長者的孤獨告白

平日白天探訪雲林縣古坑鄉樟湖村,村莊只剩老人和狗,安靜缺少活力。 圖/記者黃仲裕攝影

「我心裡當然希望他們可以天天回來,但我們當長輩的要替兒女想,不要干擾他們生活。」八十五歲的小云阿嬤在十一年前先生過世後獨居至今,她有三個孩子,兒子在中國大陸,一個女兒在美國、另一個住臺中。小云阿嬤的心情是臺灣多數農村父母的寫照——努力栽培孩子,希望他們去城市工作可以飛黃騰達,不要再待在鄉下。

需要照顧 先想讓子女公平

「雲林的老人家不會覺得獨居是可憐的,他們認爲,我遲早有一天一定這樣。」長泰老學堂執行長林金立是雲林人,他看見長輩視孤單老去爲生命的必然,非常「認命」。雲林旅外子女對家庭的支持並不少,只是找不到更好的作法,因此常採用傳統「輪夥口」模式照顧獨居父母,輪流去不同的子女家住。林金立常常在高鐵站遇到同鄉的朋友,帶着媽媽要去臺北交接給另一個手足。長輩不一定喜歡,卻覺得這樣做對孩子來說最公平;認命的雲林長輩連需要照顧時,最先考慮的都還是如何讓子女覺得公平。

雲林因產業單一,導致年輕人離鄉打拚,古坑鄉有許多獨居老人。 圖/記者黃仲裕攝影

產業單一 年輕人離鄉打拚

雲林縣有臺灣「農業首都」之稱,是臺灣從事農牧業人口最多的縣市。農業養大了雲林的孩子,但產業的單一也使年輕人必須遠離家鄉討生活;在新北市,雲林同鄉會號稱有八十萬會員,比雲林總人數六十七萬更多。

雲林也是個「老而孤單」的縣市——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二十,而且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中,五個人就有一人獨居。

吃頓飯說上話 得走兩小時

在平日白天探訪雲林縣古坑鄉樟湖村,村莊只剩老人和狗,安靜且缺少活力。就算村裡有供老人共餐的食堂,但村頭到村尾至少六公里,沒有大衆交通工具,有的老人家爲了吃頓飯、和人說上話,得走上兩小時的路。七十七歲的許豊榮後來乾脆不去食堂,把時間用在走路上山種田,勞動完再走兩個小時回家,三餐自己簡單弄,田裡種的蔬菜都可以煮來吃。

關於雲林縣獨居老人的處境,林金立認爲好的社區照顧系統是最直接的解方,可以讓長輩即便獨居,也能自主過理想生活。

從電視爲伴 到上學堂生活

小云阿嬤在先生過世後不久中風,身心俱疲,整日在屋內與電視爲伴,孩子擔心她,嘗試過幾種照顧方式,後來找到日照「長泰老學堂」,這十年來,小云阿嬤每天來「上課」,學畫畫、烹飪、運動,「在這裡有工作、有學習,很有成就感,很好。」不想上課時就和好姊妹小月奶奶在院子喝下午茶。小月奶奶也是在先生過世後感到孤單,兒子想接她到城市,但小月奶奶不想,於是一起來日照,「我們都一樣,想要自己決定生活方式。」現在,小云阿嬤的女兒每週都帶着孫子回雲林;她很滿意現在的生活,自己快樂,也沒有成爲孩子的煩惱。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