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爲什麼都重視保護生育力了? | 新京報專欄

▲孩子們在兒童樂園裡玩耍。圖/新華社

公開信息顯示,全國多地正加強生育力保護工作。

11月25日,湖北枝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公佈一份政協提案答覆函提到,全力保護育齡婦女生育力。1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貫徹落實生育支持政策若干措施電視電話會議。消息稱,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人口學會與宜昌市簽訂合作協議,在宜昌建立保護生育力與生育支持研究基地。

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是重要任務。保持適度生育水平的前提,是保護生育力。所謂生育力,指的是個體生育後代的能力,主要包括3個層次的內容:順利懷孕的能力、健康度過孕期的能力、保證子代健康的能力。

生育力爲何下降?

女性生育力下降已成爲世界範圍內的健康問題,造成這個局面有多個原因。

比如,青少年不安全的性行爲,成年人非意願妊娠,導致的流產後遺症,輸卵管堵塞、黏連,子宮內膜異位等疾病高發,一定程度影響了生育力,使得不孕不育率逐年上升。

再比如,年輕人結婚率逐年下降,結婚年齡逐年增大。根據民政部官網《2024年3季度民政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結婚登記474.7萬對,較2023年同期減少94.3萬對。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平均初婚年齡爲28.67歲,比2010年平均初婚年齡(24.89歲)推遲了3.78歲。結婚年齡偏大,造成生育能力下降,以及沒有時間餘地生育第二個、第三個孩子。

一些地方,由於各種原因,婦女脫離了社區醫療體系,缺乏孕檢產檢服務。孕婦未建檔,沒有進行系統性檢查,導致母親和胎兒的各種健康問題。

保護生育力,有助於提高人口質量,促進家庭幸福,對於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國多地加強生育力保護工作,正是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重要意義。

在宜昌市,市委、市政府成立人口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形成部門齊抓共管工作機制。值得注意的是,宜昌創新性地開展了保護生育力工作,在全國率先出臺《保護育齡婦女生育力若干措施》《保護女性生育力促進行動方案》等制度性文件。

在浙江,《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編委會聯合浙江省婦幼健康協會,合辦“女性生育力保護直通車”公益活動,以便民義診和學術交流相結合的形式,爲女性提供更加優質、更加全面的生殖健康服務,幫助女性更好地瞭解自己,做出明智的生育決策。

全週期保護生育力

人的生育力,並非單單是生理的、個體的、家庭的,也是技術性的、社會性的。社會應該在整個生育力全週期上保護生育力。

性教育是保護生育力的基礎。生育力保護要從青春期做起,其中,保護女性生育力第一道防線是避孕。幫助青少年從正規的渠道獲得正確的性與生殖健康知識,避免他們因受到不科學、不健康的信息誤導,導致重複人工流產,進而造成生育力下降。

促進年輕人更早結婚,是保護生育力的重要環節。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晚,背後有多種原因,包括工作壓力、個人發展、經濟壓力等。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優化婚姻政策,住房政策,促進觀念改變,糾正高昂彩禮、奢華婚宴等婚俗,降低結婚門檻,提高結婚率,同時促進結婚年齡降低。

解決不孕不育是保護生育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不孕不育率約爲18.2%。其中,適於使用輔助生殖技術的人羣佔不孕不育總人羣的20%左右。全國多地已將這一技術納入醫保報銷範圍,解決不孕不育家庭“想生生不了”的問題,保護、促進了潛在的生育力。

近日,國家衛健委主管的《中國人口報》發佈一篇名爲《高校要發揮婚戀教育主陣地作用》的文章,引發網絡關注。“校園戀愛”與婚姻、生育都是正向發展關係。在學校教育中增加婚戀教育的課程,可以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念、生育觀,進而促進婚姻、保護生育力。

樹立正確生育觀

某種程度上,正確的婚戀觀、生育觀,正是保護生育能力最關鍵的環節。人是觀念的動物,人的一切行爲都受觀念所影響。當人認爲一件事值得做,是正確的時候,就會盡最大力量去做。

當大家都認爲兩個孩子、三個孩子是一個幸福家庭的及格線,是一個家庭最優,最理性的狀態,自然就會努力地去實現這個目標,然後從中獲得滿足。

毋庸諱言,雖然獨生子女政策結束了,但人們的生育觀還沒有轉變過來。

生育觀其實是一系列觀念的綜合體。它既關乎生育本身,爲什麼生、是否生、什麼時候生、生幾個。也包括婚姻觀:是否結婚、爲什麼結婚、和什麼樣的人結婚、怎樣結婚;家族觀:如何看待兄弟姐妹、如何看待親戚;還包括孩子的教育觀:如何養育、如何教育。以及自身的養老觀:怎麼養老、養老的錢從何而來、國家與個人在養老中的關係。

只有在這些問題上都有了正確的、客觀的、理性的認識,人們自然會有正確的生育觀,才能最大程度地釋放生育力。

改變這樣一個綜合性的觀念體系,任重而道遠。從這個意義上看,保護生育力的政策,其實包含觀念的與物質的兩個方面。

首先,通過一系列經濟的、技術的、制度的政策,解決生育痛點。同時,以宣傳、教育的方式,確立正確的生育觀。由此,才能讓相關政策更大效率地發揮作用,從事倍功半變爲事半功倍。

撰稿 / 劉遠舉(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