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額續降!分析:港人北上消費、旅客減少奢侈品購物

有「購物天堂」之稱的香港,正面臨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轉變帶來的挑戰。(圖/中新社)

有「購物天堂」之稱的香港,正面臨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轉變帶來的挑戰。香港零售業銷售額已按年連跌四個月,分析指出,這是因爲港人北上消費,且訪港旅客減少奢侈品購物所致。

界面新聞報導,港府統計處1日發表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據,2024年6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爲299億元(港幣,下同),年跌9.7%。與2023年同期比較,2024年上半年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6.6%。

報導統計發現,香港零售業銷售額已經按年連跌四個月:今年3月至5月,這一數字分別爲312億元、296億元和305億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下跌7.0%、14.7%和11.5%。

港府發言人表示,雖然在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轉變、以及港元匯率高的影響下,6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繼續較去年同期下跌,但跌幅進一步收窄,經季節性調整後月升2.3%,反映零售活動有回穩跡象。但展望未來,零售業界在短期內仍會面對挑戰。

分商品種類來看,上半年,香港多個零售品類出現下滑。跌幅超過10%的包括百貨公司(-14.1%),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12.8%),燃料(-12.9%)和耐用消費品(-12.5%)。

報導分析,一方面,港人北上深圳購物及餐飲形成潮流,內部消費提振未如預期;另一方面,來港遊客不再大手筆購入奢侈品,打卡遊成爲主流,使得零售業壓力倍增。

事實上,香港並不缺少旅客。據香港旅發局統計,上半年共有約2100萬旅客人次訪港,年增64%。整體訪港旅客中,過夜旅客佔50%,平均留港3.2晚。但是「特種兵旅遊」、打卡體驗等模式下,遊客貢獻的零售額有限。

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分析指,「過去,高端奢侈品銷售是香港很鮮明的一個特色,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香港從稅收結構上沒有消費稅,這帶來了奢侈品的價格優勢。」

夏樂續指,隨着奢侈品廠商策略的調整,例如全球定價,加上海外代購等多元模式的產生,以及大陸在免稅品進口方面有所鬆動,香港逐漸喪失了以往的競爭優勢,遊客旅遊模式自然也就截然不同。

而針對本地居民消費意願低迷,夏樂分析,這跟香港整體經濟形勢不太好息息相關,「原因很簡單,香港是一個非常依賴金融業的城市。現在股票市場比較低迷,其他金融項目也表現遜色,影響了居民收入,對本地消費形成負面影響。」

夏樂認爲,香港除了傳統消費之外,在服務行業也具備優勢,例如高等教育,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跟旅遊相關,可以發展留學經濟、遊學經濟;在高端奢侈品方面,可以考慮面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做文章,不少發展中國家有一定的市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