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質量要製造業競爭力

原標題:向質量要製造業競爭力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質量一頭連着供給,一頭連着需求,涵蓋了產品生命週期全過程,貫通於製造業全鏈條。提升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工業化,必須向質量要競爭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製造業規模持續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製造業產品供給數量、質量和檔次明顯提升。數據顯示,全國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已連續8年達到93%以上。2023年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5.21,持續穩中向好,質量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獲得進一步提高。目前,我國國際互認的計量校準與測量能力已達1879項,位於世界前列。今年上半年新批准發佈的國家標準中,工業領域達930項,佔比82.7%。同時,《質量強國建設綱要》《製造業卓越質量工程實施意見》《關於質量基礎設施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的出臺,加快了產業質量技術創新應用,推動了製造業質量提升工作向縱深推進,對推動企業樹立科學質量觀、建立先進質量管理體系、加快質量管理數字化與提升質量改進能力,產生了顯著效果。

不過,我國製造業仍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科技含量高、質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並不多。質量提升行動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要推動製造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應努力推動製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強重點領域產業基礎質量攻關尤其是提升工業“四基”領域質量的可靠性水平,加大企業質量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儲備力度,不斷提升高質量產品供給。

加快提升產業基礎質量競爭力。產品質量源於設計,基於生產,成於技術、工藝和材料。應加強政策引導、規劃引領,直面產業基礎領域“卡脖子”問題,集中資源優勢,不斷提升基礎零部件(元器件)質量可靠性、基礎工藝質量精益性、基礎材料質量穩定性、產業技術基礎質量先進性。圍繞先進技術開展標準研製,通過標準化加快新技術產業化、市場化步伐,促進品種開發和質量升級。提升典型示範案例推廣,推動更多企業運用先進的工程技術及工具。

提升塑造製造業企業質量人才引領力。加強企業質量管理、塑造高質量發展動能,核心是有一支專業化企業質量人才隊伍。面向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質量培訓,搭建在線學習平臺,傳播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助力企業質量管理人員抵禦“本領恐慌”,切實把質量工作落實到研發、生產、經營全過程。切實尊重質量人才的形成規律,從教育的源頭開始抓質量人才培養,引導高等院校加強質量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和專業技能型人才、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培養,夯實質量人才發展基石。

增強激發消費提質需求外驅力。順應消費升級趨勢,以滿足多層次消費需求爲牽引,推進質量分級和標準提升工作,對優質產品和一般產品進行區分,增加製造業優質產品供給。加大質量工作宣傳力度,增強消費者質量意識和識別能力,引導消費者主動參與質量促進活動。加強產品評價、退貨、索賠、修理、更換等數據採集、分析和利用,完善覆蓋消費端的產品全生命週期質量數字化應用場景,強化全生命週期質量協同管控。(黃樂富)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