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爆了,雷軍刷爆了記錄!

小米如今強得飛起。

一則“小米眼鏡官方微博上線”的消息,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而且,即便小米公關部作出迴應,稱“該賬號爲多年前申請,並非新上線”,也阻擋不了大家的討論。

就衝着這熱度,要是小米真的入局Ai眼鏡,感覺不用主動宣傳就能賣爆!

如今,小米集團(01810.HK)的股價徹底燃爆了。

2024年8月:+15.8%;

2024年9月:+15.38%;

2024年10月:+18.67%;

2024年11月:+3.93%;

2024年12月:+24.32%;

2025年1月:+11.01%;

截至2025年2月7日,單月漲幅+10.84%。

也就是說,小米集團股價連續7個月上漲;不僅刷新了歷史新高,而且還站上了萬億大關,達到了1.1萬億港元。

拉長週期看的話,這種強勢表現會更加直觀。2022年10月至今,小米集團從8.3港元上漲至43港元,累計漲幅超過了400%。

在一衆港股互聯網公司裡,小米集團如今僅次於騰訊和阿里巴巴!

這一切,都得益於汽車業務。

2月7日,小米官方宣佈,小米SU7 UItra將於2月底發佈。目前,該款車已經進駐全國42個城市,112家門店。

SU7 UItra這款車到底有多火?

這麼說吧,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能夠登上熱搜。

比如,有網友發現SU7 UItra限量版的車標是“碳纖維+金色”,隨後雷軍轉發微博表示是金做的,引發強烈關注;比如,雷軍宣佈SU7 UItra的全年銷售目標是1萬輛,引起了大家的討論;再比如,爲了SU7 UItra量產上市,雷軍化身“雷廠長”進入工廠打螺絲,也吸引了大家的圍觀。

除了雷軍的賣力宣傳,管理層也打起了配合。

針對雷軍的高頻爆料,小米汽車市場部副總經理稱“雷總……別爆了,求求了……”,小米汽車副總裁也表示“這咋整……”。網友也是看事不嫌大,直接支招“他沒簽保密協議的嗎,罰就完了。”

總之就是,或許限制大家下單衝動的,可能只有超80萬的售價!

SU7 UItra這款車,對小米最大的意義在哪裡?

咱們先從小米SU7說起。

根據小程序顯示,小米SU7目前的提車週期最長需要30周,也就是7-8個月;就拿1月來說,據說SU7的新增鎖單超過了4萬輛,但交付量只有2.3萬輛左右,越加快交付反而欠的越多。

也就是說,在不增加產能的情況下,即便把在手訂單全部交付,都差不多快到四季度了;換言之,隨着小米汽車門店數不斷增加,隨着接下來小米YU7的上市,小米的全年銷量勢必大超30萬輛的目標銷量。

小米的可怕之處在於,完全不受過往規律的束縛。

一般來說,即便是熱銷車型也存在生命週期,訂單要麼“高開低走”要麼“增長乏力”,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時間就需要更新換代,以重新刺激銷量,即便是問界M7和M9也遵循這個規律。

但是,SU7這款車上市已經接近一年,但就新增訂單來說,不是下滑而是繼續增長。而且,消費者也不在乎車型更新換代,即便等車週期長達半年以上也願意等待,而不是轉投其他品牌。

某種程度上說,SU7這款車已經超出了車型本身的範疇!

再來說SU7 UItra。

SU7 UItra這款車最大的意義在於,是小米汽車高端化的再次探索,繼續強化小米在高端市場的佈局。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假如小米SU7 UItra剛發佈不久,新增鎖單訂單就超過了1萬輛,那麼對整個汽車市場會是怎樣的衝擊。

進一步來說,假如定價80萬的SU7 UItra都能夠爆賣的話,那麼往後在20萬-50萬的市場,小米是不是會更加的無敵?靠着這股熱度,YU7這款車的銷量會不會遠超SU7?

這麼說吧,小米汽車的大獲成功,讓小米的品牌形象已經徹底蛻變。

一年前,小米的處境是,手機業務被華爲摁着打,汽車業務面臨的更多也是嘲諷。但如今,已經徹底改變。

汽車業務不用多說,熱度和形象甚至超過了華爲,手機業務如今也不遜色華爲,再也沒有人提“屌絲機”這種說法了。

一年前,餘承東的“遙遙領先”口號像病毒一樣擴散傳播,但如今,雷軍接棒化身成了最強汽車品牌代言人。